清雍正珐琅彩福寿桃杯上鹰击长空竹均
珐琅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话题,由于等级太高,存世量很少,故而显得珍贵异常。珐琅彩在清代意味着真正的皇权瓷器,烧制地点不在景德镇而在紫禁城养心殿,康雍乾三朝帝王直接过问,乾隆更是直接下旨“庶民弗用”,使得珐琅彩瓷一直深藏深宫,直到民国三年,京城老百姓才见到庐山真面目。由于鉴定鉴赏都比较复杂,我们分上下篇吧,上篇介绍珐琅彩背景和鉴定技巧,下篇介绍画工画法。
珐琅彩瓷由康熙创制,起源于铜胎画珐琅。说到这个就不得不提到三个老外的名字——殷弘绪、马国贤和郎世宁。这三位叫着很中国的名字,却是不折不扣的外国人:殷弘绪是法国传教士,后两位是意大利传教士。殷弘绪是把中国瓷器烧制配方传到西方的第一人,为了得到瓷器烧制技术,他和他的同行、商人送了康熙帝很多铜胎画珐琅和法国葡萄酒。没想到康熙非常喜欢铜胎画珐琅,如果是我,一定会更喜欢法国葡萄酒。因为太喜欢了,康熙希望把铜胎画珐琅技术引用到瓷器上来。马国贤和郎世宁被康熙半强迫进皇宫协助烧制珐琅彩。康熙二十七年下旨在皇宫养心殿烧制珐琅彩瓷器,并且在造办处设置珐琅作,专门研制瓷胎画珐琅的烧制方法,一直到康熙五十九年才烧制成功,第二年康熙去世,真是服了他,三十多年就为烧一种瓷器。即便如此,康熙最后两年还是烧制不少瓷胎画珐琅,后称为“珐琅彩”。附图
这件是故宫馆藏最著名的一件——康熙珐琅彩紫地西番莲盘口瓶,高12.3厘米,可能是珐琅彩中最高的瓷器之一了。古人烧制瓷器,每高一厘米难度会大一倍多,珐琅彩烧制非常麻烦,所以珐琅彩无大器。康熙珐琅彩的特点:视觉上很像铜胎画珐琅、画片艳丽对称、图案化明显、料彩深厚处玻化作用比雍乾明显。康熙五十九年到雍正六年是珐琅彩的发生时期,这一时期的珐琅料完全从法国进口,雍正六年才成功研制出国产珐琅料,雍正六年之前的珐琅彩与康熙时期非常相似。之后的过程个人认为郎世宁居功至伟,这配方应该就是郎世宁研制出的,郎世宁去世以后珐琅彩渐消退。
今天介绍自己的一件藏品——雍正珐琅彩福寿桃杯。
附图
桃杯口沿直径8.8厘米,高4.2厘米,为一对。笔者高曾祖晚清民国时期在北京东小市一带经商,当年购得不少瓷器,后来避战乱回到家乡,大件基本遗失殆尽,桃杯因小得以保存下来,也算是幸事。雍正后期珐琅彩与康熙时期不一样,康熙珐琅彩和雍正早期都是先烧好素胎,再送到养心殿绘制珐琅料,业界管珐琅料叫“料彩”。雍正六年以后是在景德镇先烧好胎釉,然后送到京城,在白胎上绘制作画,难度大多了,因为料彩附着在白釉上难度大于素胎。雍正珐琅彩有两种,一种是完全采用料彩作画,款也是料款(用料彩写款),另一种有珐琅料也有其他的彩料,这样的款是青花款。
附图
这是年保利拍卖公司的拍品:雍正珐琅彩粉彩平安春信碗,原为玫茵堂所藏,成交价万,口沿直径也只有11.8厘米,珐琅彩都很小。这件因为有粉彩也有珐琅彩,所以是青花款。烧制方法是在景德镇先烧好白釉和青花款,再低温烧好粉彩,如果彩料火温不一样还得一步步烧,一切搞定再送到京城绘制珐琅料低温烧制。清宫档案记载叫“微炙”。
这是一对矾红珐琅彩有一对矾红蝙蝠,所以也是青花款。
附图
珐琅彩的等级高,传承下来的很少,因此我人微言轻说了不算。借一位大咖的文章解读吧,原北京嘉德拍卖公司瓷器部鉴定师——刘越老师写过一篇文章,专门介绍怎么鉴定康雍乾珐琅彩,我就按照他说的一一比对。刘越老师在文章中说,经过他手看到的成对的雍正珐琅彩都有一个特点,两件瓷器都不是绝对对称,总有一个地方不一样。这对桃杯的桃叶不一样,看上图桃叶一个多一个少。这可能蕴含着古人的阴阳理念吧,古人认为万物皆有阴阳(红楼梦里的史湘云说的),所以,可能叶子多的为阳,少的为阴吧,这不是刘越老师的观点,这是我的观点。再看矾红,老彩矾红不仅与瓷器表面融为一体,手摸不出来。到雍正时期,矾红技术更加成熟,已经能做到像一层薄薄的皮贴在瓷器上,而且矾红不反光,在同样光源下,老彩矾红没有反光点,这是一位前辈老师告诉我的鉴定技巧。年前在上博看到一件雍正粉彩,上面也有一对矾红蝙蝠,跟我这个一模一样,可惜当时没有拍照。刘越老师说的另一种非常重要的鉴定技巧是绿彩,我一直在说绿彩是鉴定彩瓷的一个重要元素,五彩、粉彩都是,珐琅彩也是。刘老师说用一个二十倍带灯光的放大镜看绿料彩,能看到底色边缘出现一道蓝色的线和不同的绿色色阶。看照片有点模糊,但是能看出效果,我是一手拿放大镜,一手拿手机拍照,还得顾念支架上的瓷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附图
这个我解释一下,料彩调色跟现代方法不一样,现代是用各种颜料混合调成自己想要的颜色。料彩是一层层涂色,用颜色叠加得到窑工需要的颜色。绿料彩至少有三种颜色,多能到五种料色叠加,绿料彩底色都是蓝色,但是必须借助于工具才能看到,肉眼是看不到的,调整好角度每一片绿彩都能看到,但是叶子太小不好拍。而且还得斜着角度去看,直视基本上不容易看到,这也是刘越老师特别提到的。就我了解苦绿比较容易看出效果。为了拍蓝色底线我是费老了劲。上面紫色圈子里不仅能看到蓝色底线,还能看到绿色的不同色阶。下面有点模糊,也还能看到。
附图
这是我另一件乾隆珐琅彩瓷器的图片,以后介绍。这件的梅花树干是苦绿,枝干很长,蓝色底线容易看到,提前借用一下。当我用放大镜看到蓝色底线的时候激动的心跳都在加快。刘越老师对于珐琅彩鉴定还有一种看法,他认为所有的珐琅彩白釉特别白,如果泛青色他就要有疑问。这个观点我不太同意。不说别的,就上面那件平安春信碗的白釉就泛青。台北故宫也有一件釉面泛青的。不过大多数雍正珐琅彩白釉特别白,应该这么说,考古界把雍正白釉定为八度,古代瓷器里最白的一种。我也有一件,以后再谈。
附图
这就是台北故宫非常著名的一件雍正繁花似锦蓝料珐琅彩山水执壶,下面是壶身部分截图,看得出来白色釉面也是泛青。
附图
左边是桃杯的底,右边是保利的拍品春信碗的底,两件都泛青。我问了景德镇朋友,关于白釉泛青他是这么给我解释的:景德镇白釉在调制的时候添加当地一种叫“狼藉草”植物的草木灰混合石灰,目的就是让白釉泛青,至于为什么却不告诉我,不过我猜可能是为了“追古”,可惜资料也查不到缘由。配方更不会说了,朋友还说现在景德镇做高仿艺术品的仍然在使用这个方法,每一家都有自己独特配方(本身也就两三家)。所以,我不太赞同刘老师的这个观点。当然也许是我理解错了,希望以后有缘能见到本尊一起探讨一下。
再看看两件款的比对,有懂书法的朋友可以看得出来几乎是同一个人写的款,笔画笔顺顿笔完全一致。下面看看我拍的桃杯照片吧,真的特别漂亮,特别有雍正的韵味。
附图
下篇再写桃杯的画工画法以及画法的鉴定技巧。
参考资料:刘越《珐琅彩瓷器鉴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4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