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雍正蓝料珐琅彩山水诗文苹果尊鹰击长空
今天介绍的这件藏品是我朋友的家传之物,雍正料款蓝料珐琅彩。朋友家族底蕴深厚,家藏两件料款雍正蓝料珐琅彩瓷器,另一件被我使出水磨功夫磨给我了,下一期介绍,感谢朋友的慧让。
先介绍一下器型——苹果尊,附图
这就是朋友家藏蓝料珐琅彩苹果尊,直径9.6厘米,高7.5厘米,很小,珐琅彩无大器。苹果尊是康熙时期创烧的一个器型,属于文房用品中的水盂,我们通常就称之为“小水盂”。康熙著名的苹果尊当属豇豆红八大码之一。
附图
绿色记号的那个就是豇豆红苹果尊。这是年保利的拍品,八大码其中的七件,少了一件蟠龙瓶。从左到右依次:太白尊、菊瓣瓶、印盒、柳叶瓶、莱菔尊、苹果尊、镗锣洗。不过,蓝料珐琅彩苹果尊只怕也是独一件。雍正蓝料珐琅彩非常稀少,我们目前能查到的馆藏资料加拍卖仅六件,北京故宫两件、台北故宫两件、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一件。年香港佳士得拍卖过一件,其他再难以寻觅。
附图
这件就是佳士得的拍品,年一千多万成交。从此再也没在拍卖会上见过。下一期写蓝料珐琅彩碗还得用到这件图片。
蓝料山水诗文珐琅彩,借刘越老师的一句话评价“高贵、典雅”。雍正对于珐琅彩跟康熙一样酷爱,他登基以后,珐琅作由他最喜欢的十三弟允祥直接统管,允祥非常了解雍正,知道雍正喜欢宋画,因此用雍正最喜欢的珐琅料烧出雍正最喜欢的宋画,所以所有蓝料珐琅彩绘制的都是仿宋元画风。据清宫档案记载,雍正第一次见到蓝料珐琅彩山水诗文碗,整整把玩了两个月。现在那两件让雍正爱不释手的蓝料珐琅彩碗在北京台北故宫各馆藏一件。
附图
这是北京故宫馆藏的雍正蓝料珐琅彩碗,上下同一件,有色差,下面的更接近实物。
附图
这是碗的另一面,御题诗写着“一江绿水浮岚影、两岸青山夹翠涛”,右边“寿古”款,左边阴刻“山高”、阳文“水长”篆书款。诗不用说了雍正写的,左边“山高水长”几乎是所有山水诗文珐琅彩都有的款,右边的款不固定。网上图片太模糊,没办法看清楚。刘越老师曾说过珐琅彩有“七绝”——胎、釉、型、诗、画、书、印(款),我们倒着看吧,款书不分,先看我朋友藏品的款。
附图
这样看得舒服多了,诗“江南多胜景、溪山四时佳”是墨彩,款是胭脂红,右边“寿古”、左边阴刻“山高”、阳文“水长”,从右向左读。据文献记载,雍正珐琅彩上的字都是当时大书法家戴临书写,不是说戴临的字有多好,而是他的字最像雍正本人的字。
附图
这是雍正的圣旨以及御笔朱批,真的很像,特别是朱批的字,跟北京故宫馆藏瓷器的字很像,只是戴临要更隽秀一点。古人的字写的真好啊!现代最牛的书法家只怕都不能与之相比,这款和书我们现代人很难超越,每次放大看字的时候都会感到震撼。不过现代人也不需要惭愧,毕竟时代环境不同要求不一样了,我们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虽有不足,却也不辱没先人。再看看画,蓝料珐琅彩上的画绝对绝对是一绝。
附图
上面是北京故宫那件局部放大,下面是台北故宫那把壶的局部放大。山峦叠嶂,高峡平湖,松柏苍翠。其间,小桥流水、高士归隐之处,神仙眷顾之所啊。看看我们放大的图片。
附图
这是典型的宋元画风,宋人喜欢松柏,作画的时候喜欢把松柏画的高于周围山水,以突出松柏的刚劲挺拔、欺霜傲雪。能画出这种傲骨风格的宋人,最后不仅遭遇奇耻大辱还把江山拱手让人,也是奇了怪哉。
附图
这是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局部截图,比对一下,风格非常相似。曾经我一度认为是不是就是仿的这幅画,毕竟这幅画深得康雍乾三位帝王的酷爱。
附图
这两幅也是我们藏品的局部放大:深山峡谷、蒲柳窈窕、苍松遒劲,看看这样的画工,谁能画的出啊,也只有当时的顶级大画家才能有此画工。珐琅彩料跟粉彩五彩不一样,里面有一种多尔纳门油,因此也是鉴定方法之一,测光看,有油的反光点,跟粉彩不一样,粉彩水性强。说白了,珐琅彩有点像欧洲的油画,粉彩有点像水彩画。这种油的配方,我估计就是郎世宁调制的。郎世宁去世以后,用芸香油替代。九十年代,国家想仿出珐琅彩,特地去了意大利寻找配方,不要说多尔纳门油,连这个单词意大利语里也没有。珐琅彩料粘连性特别强,最高超的窑工也没办法自如运笔作画,只有饱读诗书、下笔如有神的文人画家才能做到。中国水墨山水画画起来非常有章法,远虚近实,山水分层,那是拥有非常娴熟的山水画技巧的画师才能完成。更何况还是画在如此小的一件瓷器上,还得入窑烧制,把收缩比还得考虑进去,太难了。这件藏品很小,朋友好酒,用他的话说也就三两酒的容量。如此小的面积上画上一副完整的水墨山水,太伟大了!最后看看款吧
附图
上面是故宫馆藏珐琅彩彩瓷的款,有色差,下面是我朋友藏品的款,特标准的宋体,都是一个叫徐国正的书法家所写,字体有点拘谨。
珐琅彩碗的时候具体分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4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