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五彩开光花鸟纹大瓶上鹰击长空
说到明清官窑瓷器,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时代特征”,所谓“一朝天子一朝瓷”,越是盛世王朝,时代特征越明显。比如顺治时期的龙纹,“一龙三显、五显、七显”,即用云纹遮住龙身,使龙身分为三节、五节、七节。这样的画法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们曾经私下讨论过,这样的画法或许是自卑感吧,毕竟,比起文化底蕴清王朝还是差很多的,统治者的这种心态也反映在艺术上了。国运和民生总是息息相关。到了康熙,由于主弱臣强,康熙的整个成长过程都在进行剧烈斗争:扳倒权臣鳌拜,平定三藩,扫荡南明小王朝,雅克萨打败老毛子。这样的生活反映在瓷器艺术上,显得过于“刚硬”,不管是青花还是彩瓷,处处体现一个“硬”字,到了后期风格柔和一点。
附图
这件是故宫馆藏“青花山水纹盖罐”。山水画法使用中国画技巧之一的“斧劈皴”,倒是真的画出了刀劈斧斫的刚硬感觉。康熙早年对汉族的镇压过于残酷,这样的瓷器画风我一直不太喜欢,尽管拍卖价格不便宜。今天介绍我朋友的一件藏品——康熙五彩开光花鸟纹瓶。
附图
康熙五彩叫“硬彩”。这件器物高40厘米,最大直径22厘米,在康熙瓷器里不算最大,也不是小物件,算得上大件。康熙时期的五彩以绿色和红色为主色调,画面对比非常强烈,器型厚重规整。此物件开光有点特色。这里解释一下瓷器上的“开光”,瓷器开光是指瓷器主体用玻璃白为底,单独辟出画面,与主要画面既有区别又非常协调,以增加画面的丰富性。一般的开光都是方形或圆形。这件瓷器的开光是树叶形,叫“桑叶形”开光。
看明清瓷器经常有句话叫“有金看金,无金看彩”,说的是对于彩瓷,如果金对东西对的可能性很大,以后我会具体解释。如果没有金那就得看彩了。我们通常认为“胎、釉、彩”是硬件,这三项如果有一项不对东西就肯定不对,其实一项不对三项几乎都不对。其他的“器型、款、画工、瑕疵”都是参考鉴定,不唯一。我们先看彩。
附图
上面是朋友藏品的彩放大的细节,下面是大拍拍品的彩放大细节。能看得出色彩非常一致。特别是绿色,非常明显。绿色是彩瓷中最难仿制的颜色。所以学会看绿彩,基本上差不多了。再看看老彩矾红,康熙时期的矾红采用勾线填色的方法。矾红添加铅和牛胶。五彩和粉彩在作画的时候都要添加铅和牛胶。铅是着色剂,牛胶是凝固剂,防止流彩。所以康熙五彩瓷器除非是库货,否则矾红容易脱彩。这件拍品盘子就有明显的脱彩。这往往也是鉴定方法之一,不过不是唯一的标准。库货不太容易脱落,库货是指瓷器烧好以后,因为种种原因被放进库房,一直没有使用。列强入侵以后流入海外或民间。其他彩不一一介绍。再看胎和款。
附图
清早期国家统治不稳,康熙有许多忌讳。其中瓷器底部不允许落皇帝年号款,害怕打碎了不吉利。一般落“青花双圈款”或明代皇帝寄托款。到晚年统治稳定才出现年号款。特别是珐琅彩有“康熙御制”款。青花双圈内有小的缩釉孔。圈足是典型的泥鳅背,泥鳅背不是指颜色,而是指修足的形状像泥鳅背一样圆润光洁。火石红溢出非常自然,火石红颜色因胎土含铁元素的多少有深浅。圈足上有铁分子溢出留下的铁锈斑。赝品会在烧制时候撒上铁粉,这样形成的铁锈斑很像但是不自然。
附图
这是网上截图图片,我修掉了器物,只留下底。模糊黑色斑点就是作假的铁锈斑,紫色圈子里是假的火石红,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是界限不分明,模糊不清。一般作假以后需要打磨、上色、还要除色,这样一番操作下来,虽然给人感觉是旧物,却与自然老化完全不一样。附比对图片
附图
细看圈足还有细微小磕碰,小坑里已经有火石红溢出,看得出是当年的老伤,也许是烧制前留下的。火石红溢出有的是窑内溢出,有的却是在窑外由时间造成的,所以不是每一件都一定有火石红,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早晚会有。
青花双圈既清晰又有点模糊。这是老瓷器的典型特征,这一特征很难模仿,因为这也是时间造成的。再附青花款细节图。
附图
青花有深浅,这是运笔停顿留下的特征。气泡放大清晰有层次感。可惜,圈足青花太少,没办法看到钴料斑。
官窑太难写了,分两期,下次写画工画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4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