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至正型青花凤穿牡丹缠枝莲梅瓶鹰击长空

至正是元代最后一任皇帝元顺帝的年号,入主中原的第一位元代皇帝忽必烈是其曾祖父。忽必烈去逝以后,元朝进入一个政权动荡时期,蒙古贵族之间争权夺利非常严重,以至于忽必烈与至正帝之间的辈分只隔四代,却相隔十位帝王,除元仁宗在位十年,剩下的在位时间长则三年五载,短的仅一个月。到了至正帝时,蒙古贵族统治已经风雨飘摇,国力大大削弱,这一时期烧制的青花瓷主要以外销为主,出口中亚东南亚一些国家,目前保存下来的以土耳其博物馆最多。因为是外销瓷,所以销往中亚的青花瓷从器型到画风都有浓郁的西域风格,器型主要以大碗、大盘、大瓶、大罐为主,这是为了配合穆斯林席地而坐一起吃饭的习俗。销往日本与东南亚的主要以器型轻薄的小件为主。今天介绍一件元代青花梅瓶,再一起看看至正型什么样。

凤穿牡丹

本期这件为元青花凤穿牡丹梅瓶,器型规整,画片共分为四层,最下面绘以元青花经典画片“八大码”。梅瓶是古陶瓷收藏中的经典器型,最早出现在唐代,是盛酒的酒器,宋金时期器型增多且瓶体修长,被称为“经瓶”。历朝历代的梅瓶都是小口、短颈、丰肩与瘦底,只是在肩部与瓶底有所不同。由于器型挺秀、俏丽,又因小口,明朝的文人将其比作只插一枝梅的梅瓶,从此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明中期开始作为陈设器,到了清代官窑梅瓶几乎都是陈设器,所以馆藏清代梅瓶几乎都是传世品,也正因此才得以保存下来。当然民窑烧制梅瓶仍然作为盛酒器,甚至建国后,一直到十几年前的四川偏远地区还有窑口烧制梅瓶装酒,外面用竹片按照器型编个框子,框子两侧有两个大耳用于提携、搬运与挪动。而至正型元青花又叫“典型元青花”,是元代青花瓷成熟期代表,典型的至正型元青花采用二元配方,即瓷土中加入高岭土,这种配方耐高温且胎质白腻致密,釉面肥厚润泽。青花采用西域进口钴料,发色青中带紫,通透明亮,工匠画技水平高超,画片大开大合艺术水平高超。

上面是本期藏品,内容是元代青花瓷经典画片——凤穿牡丹,所谓“凤穿牡丹”,就是指凤凰穿行与百花丛中而已。下面是国博馆藏元青花花卉纹梅瓶图片的局部。要说元青花对于中国陶瓷史的最大贡献就是突破了唐宋以来特别是宋代对于单色釉审美的瓶颈,使得陶瓷技术与丹青艺术合而为一。宋代对于单色釉的审美已经达到巅峰,后代想要超越几乎不可能,事实证明也确实如此,只有另辟蹊径才能突破,青花瓷应运而生。元青花的绘画技巧已经有浓淡意识,却没有形成阴阳分水,特别是水墨丹青中的墨分五色,远没有达到。即便如此,元代青花绘画也有属于自己的特点,我们一起看看。

本期梅瓶整个器型画工非常精致,我们只挑特征明显的来看,先看凤凰翅膀,翅膀上的羽毛有粗有细,元代窑工对于粗羽毛的处理是一只手扶住瓶口,另一只手握住画笔,按住起点再转动瓶身,画笔随着瓶身的转动而转动,所以线条平缓、中间没有顿笔,且随着瓶身的曲面而自然成型,仿品很难做到,基本上直接用笔涂抹,画片与器身衔接不舒服。下面纤细的羽毛则是用笔尖沾墨直接画出来的,运笔急促线条流畅,长线条上留下了明显的接笔痕迹。至于苏料特有的铁锈斑与晕散,以前文章中详细的说明过,可以参考以前文章不再累述。

上面是本期梅瓶,下面是国博馆藏局部故宫馆藏永乐青花

再看看花卉纹的叶片绘画特征,元明清区别明显。第一张图是本期局部放大,第二张图片是上文提到的国博馆藏元青花梅瓶的单片叶子放大图,最下面是故宫馆藏明永乐青花瓷的局部,左边是永宣经典图案——葡萄纹叶脉,右边是菊花纹叶脉。比对一下,元代所有的叶片都能看得出浓淡,却不容易分清阴阳,且叶脉单调,所有的叶子顶端尖锐纤细修长,单片叶子没有叶脉,明早期青花叶片已经能明显分得出阴阳相背,叶子的形状变化多端,既有纤细的叶尖也有比较圆润的叶尖,几乎所有叶片都有叶脉,这是元明青花画工的分水岭。明早期青花无款,很多人容易混淆元末明初的青花瓷,通过画工可以轻松辩识,当然画工上还有其他明显不同点,只是本期这件没有涉及到,以后遇到再一一介绍。

这件青花梅瓶画工非常细腻精致,圈口规整,釉水莹润。整体画片层次分明,白色釉水泛青,这是元明两朝青花瓷的特点,清代青花瓷也有泛青现象,不如元明两朝明显,而且清代有时候会在釉水中添加某种草木灰,刻意使釉水莹润泛青,以求追古效果。上面画片是元代缠枝莲花的典型特征,与明清完全不一样,有点像太阳花。底足也是标准的麻仓土,圈足上留下明显的修胎痕,铁锈斑从胎骨中透出,质感上胎质有点疏松,显微镜下会看到气孔。

大英博物馆馆藏原大威德爵士收藏

最后瞅瞅这对瓶子,最早是由英国大威德爵士收藏,现藏于大英博物馆,我们现在谈论的至正型元青花就得名于这一对青花云龙凤纹象耳瓶。这一对能称得上大英博物馆馆藏元青花中最牛的一件,没有之一。瓶身硕大规整,高度达到63厘米。整个器身画片分九层,几乎涵盖了元代所有的典型画片。瓶颈上记录了烧制这对瓶子的人、事与年代,文字比较多,就不列举了。按照文字描述,这是为供奉寺庙而烧制的,并留下具体年号“至正十一年”。年美国人波普博士发现了这对象耳瓶,并以此作为标准器考证出包括纽约大都会、伊朗、土耳其、法国、英国等几十家博物馆馆藏青花瓷,比对出74件元青花,至此元代大型瓷器都叫做至正型。龙纹在古代一直都是皇家象征,而元代对于民间使用龙凤纹的控制不是很严格,很多外销瓷上都有龙凤纹画片。很明显这一对青花瓷瓶是列强入侵时期流失海外的中华瑰宝,我们庆幸的是曾经的这一天不会重演,历史一去不返,我们需要铭记!!本期结束了,下一期继续元代瓷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469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