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清
明
0二月春风似剪刀
不知细叶谁裁出
清
明
●●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文
化
●●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清明节凝聚着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抒发人们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清明节俗丰富,归纳起来是两大节令传统:一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二是踏青郊游、亲近自然。清明节不仅有祭扫、缅怀、追思的主题,也有踏青郊游、愉悦身心的主题,“天人合一”传统理念在清明节中得到了生动体现。经历史发展,清明节在唐宋时期融汇了寒食节与上巳节的习俗,杂糅了多地多种民俗为一体,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候桐始华
春来万物复苏,及至清明时节,
阳气盛,白桐花开,清芬怡人。
二候田鼠化为鹌
田鼠不忍烈阳之热,躲进洞穴,
鸟儿喜爱阳气之暖,四处啄食。
三候,虹始见
清明虹桥始见雨初晴。
清
明
三
候
清
明
节
气
清明节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
“清明节,命蚕妾,治蚕室……”
每年的这日,气温变暖,降雨增多,
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之说。
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春秋二祭,古已有之。清明节历史悠久,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据考古发掘,广东英德青塘遗址发现了万年前的墓葬,是中国年代最早的可确认葬式的墓葬,表明上古先民在万年前已具有明确的有意识墓葬行为与礼俗观念。“墓祭”礼俗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清明“墓祭”是传统春季节俗的综合与升华。上古干支历法的制定为节日形成提供了前决条件,祖先信仰与祭祀文化是清明祭祖礼俗形成的重要因素。
清
明
扫
墓
六曲阑干偎碧树,
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
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浓睡觉来慵不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文字:邓雨萱谢青
图片:网络
编辑:邓雨萱谢青
审核:团委新闻媒体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