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青花八吉祥一束莲盘鹰击长空竹均楼
清代皇帝都信仰藏传佛教,许多瓷器绘有藏传佛教内容的画片。今天介绍的这件就有此类画风,八吉祥又叫八宝,是藏传佛教的八种吉祥物,中间绘有一束莲花。
附图
盘子直径26.8厘米,高5.厘米。非常标准的尺寸,个人所藏。古人烧制瓷器,把器物装在匣钵里,匣钵可以重复使用,所以类型相似的瓷器,他们的尺寸差不多。青花发色蓝中带点紫色调,属于乾隆早期青花。画面很满,但层次分明。中间绘有一束莲,用回旋纹与缠枝莲八吉祥隔开。莲花作为器物纹饰目前考古发现最早是出现在西周青铜器上,这一时期的莲花跟宗教没有关系。到了三国两晋时期,由于佛教的盛行。传说佛祖释迦摩尼悟道的时候,走了七步,每一步都出现莲花,步步生莲典故由此而生。隋唐以后莲花开始民俗化,到了宋代由于文人的追捧,特别是像周敦颐这样的大文豪的追捧,莲花已经是“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象征了。不过与“为官清廉”连在一起的只怕由朱元璋始,明太祖把画有莲花的青花瓷赏赐给大臣,取谐音以告诫官员为官需清廉,后代一直效仿。所以这个盘子也是乾隆用来赏赐给大臣的。
附图
这件是常熟博物馆馆藏明代永乐青花一束莲,中间是标准的明代青花一束莲,明代早期青花使用的是元代传下来的进口青花料——苏麻离青料,简称“苏料”。这种青花料跟明代回青料一样,特征明显比较好鉴定。铁元素含量高,绘制的时候会出现像毛笔写在宣纸上一样的晕散。放大就能看到,实物比图片晕散严重。这本来是瑕疵,到成化一朝已经能够处理青花料中的铁元素,晕散现象大大减少。
附图
这是香港天民楼葛师科老爷子的收藏——明永乐折沿洗。左边是取局部放大,这是标准的苏料晕散。也不知道是不是光线的原因,这件发色不太好。青花瓷不好鉴定的其中之一就是青花发色不稳定,跟淘洗干净与否、火温高低、入窑环境等都有关。所以青花瓷可能是所有瓷器中最难鉴定,也是仿品最多的一种。左边看上去真的很像毛笔写在宣纸上。这一特征却受到清代皇帝的追捧。
到了清代,苏料早没了,使用国产青花料,含铁量少多了,晕散现象基本上看不到。由于清代皇帝对晕散的追捧,以及对水墨丹青的喜爱,硬是用笔点出晕散。莲花枝、花瓣上的点全是人造晕散。这是很费功夫的一种画法,注意看每一点深浅浓淡几乎都不一样,这样的精工细作也只有不惜工本的官窑才有,右边的反光能看到橘皮纹。
现在看看回旋纹,回旋纹不点晕散。下面两张图片是乾隆非常著名的馆藏青花瓷,后面会贴出完整图片。第一张是作者的回旋纹局部截图。很多瓷器在圆形的口沿、圈足以及圆腹部等地方经常出现代表端方的回旋纹和万字纹。这是中华文化中“天圆地方”的理念,这一理念几乎贯穿着整个中国古代文化。据说鸟巢和水立方也是采用这种传统理念。清代官窑瓷器上的回旋纹不是毛笔画得,是一种尖尖的竹签画的。竹签不聚墨,几乎每一小笔都需要重新沾墨。所以重笔、顿点的地方很多。明代永宣青花瓷就已经采用这样的画法,偶尔还会出现毛笔画的回旋纹,清雍乾青花瓷却没见到。竹签画出来的回旋纹特别规整纤细。仔细看看每一个回旋纹的横笔比竖笔要粗一点点,这是因为竹签的顶端并不是针尖状,应该有个小平口。这也是鉴定技巧之一,仿品的回旋纹基本上都是毛笔画的或者模具印上去的。我们看看网上一件赝品的回旋纹。
横竖基本一致,除了拐弯角和顿笔,其他聚墨的地方很少。这一特征恰恰符合模具印出来的。也有横比竖粗一点的仿品,但是基本上见不到重笔顿笔的地方。可惜网上图片截图太模糊,无法使用。这件青花料也不对,经常看到实物的朋友都能看得出来这是化工料。颜色艳丽缺少端庄厚重感,如果有显微镜能一眼断。
这是藏传佛教中的吉祥八宝,依次是白海螺、胜利憧(简称盖)、吉祥结(简称长)、宝鱼、宝伞、宝瓶、宝轮、莲花。我们通常叫着“螺盖长鱼、伞瓶轮花”。吉祥八宝又叫八吉祥,藏语称“扎西达杰”,代表的意思太复杂,不介绍了。
我们比对一下这两件的画工画法,上面是本期藏品,完全凭借青花浓淡画出荷叶的正反阴阳面,跟水墨山水画风格一致。每一笔流畅自然,重笔的地方深浅得当,没有一点点做作。下面是一个朋友的,我截图一小块,荷枝上的手点晕散非常粗糙,这是手机放大的图片,所以一部手机就能分辨好坏了。荷花瓣几乎看不出正反面,如果忽略线条的话。而且这件不是晚清后仿,就是现代仿品。因为青花水渍痕明显,这是在胎土没有晾干的时候画上去的,就是为了借潮湿的胎土产生像晕散一样的水渍痕。人为刻意明显。这样的仿品落明款就是仿明,落清款就是仿清,不落款就是仿元,成本低廉。所以说不需要看完全,一小块局部图片就能清楚明白。接下来看看细节图
右上角气泡、钴料斑、铝分子结晶清楚明白。下面的款非常标准乾隆款,而且写的非常好,左边是放大的气泡,能清楚地看到层次感。再说一遍看青花瓷最好有显微镜。最后欣赏馆藏乾隆青花瓷吧。
左边青花西番莲六方贯耳瓶,故宫馆藏;右上角青花八吉祥扁壶;右下角青花八吉祥喷巴壶。由青花的发色和画工来看,应该分别属于乾隆早、中、晚期。
下一期继续乾隆青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4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