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来了,农民丰收节来了,这些来源和习俗
农事歌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适时种麦年年收,过早过迟有闪失,
先种淤地后种沙,七天出苗正合适。
晚秋作物继续管,随熟随收不能迟。
棉花进入中喷花,四至六天一次拾,
中喷棉花质量好,单存留种正适时。
菠菜小葱要种上,白菜浇水把肥施,
冬暖大棚膜罩好,种植黄瓜西红柿。
青贮秸秆继续搞,牲畜配种机莫失。
养鱼饵料不能减,莲藕采收推上市。
儿时每年的这个时节,我父母就会非常忙碌,一方面要收玉米,砍玉米秸秆做柴火,另一方面要施肥,耕地,播种冬小麦,浇水,特别的忙碌。当然我也免不了,每每放学回家便被父母催促着下地干活。
就我自己来说,感觉最差的就是掰玉米,
你以为的掰玉米,看起来人畜无害的样子这不过是你的幻想而已,来看一下我实际拍到的玉米叶子
注意上面的小刺这种小刺特别烦人,只要你人工掰玉米,就一定要穿上长衫,长裤,布鞋,袜子,带上头巾,捂得严严实实的,然后在那个闷热的“秸秆林海”里面穿梭,早晨还好,天气凉爽,一到中午,太阳似火,林海闷热无比,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出一身的臭汗,又痒又难受。
当然,中午一般就回家吃午饭了,这时候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来了,下河洗澡,那时也没有太阳能,更没有热水器,要不然就是在家晒上一点水,冲个凉,要不然就是下河。几位父亲带着自家的孩子,从秸秆丛里面出来就直奔小河,不用脱衣服,直接跳入河中,好好的清洗一番自己的身体和衣服。
玉米掰回家不是这个样子的
而是这个样子了
我随机拍的,还没有掰完这时还需要自己动手一个一个的把玉米全部扒皮,由于现在都是玉米扒皮机,我没有找到用手扒皮的,但是我找到了一点类似于扒皮的遗迹
这是我随手拍的,那时整晚整晚的一点一点的扒皮,就着月光,听着戏,就是手很酸,而且长时间做这一件事整个手都磨出血来了,真的很疼。
在其他地方也有着不同的作物,有着不同的收获方式,
直线向西,跨过数千公里,到达祖国的最西端
现在新疆棉花也到可以采收的时节了向南,走到江南水乡,正是香稻米的采收时节,
网图,我想大概是这样吧从古至今,上千年的历史,一步一步的经验总结出来的。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这天正好在秋季90天的中间,有着“平分秋色”的意思,所以叫“秋分”。
现在由于工作的原因,我经常昼夜颠倒,更没有时间去思考到底哪天白天长,夜晚短,短多少,而古人在没有任何现代科学仪器的基础上竟可如此这般,可见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
自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节日活动主要有文艺汇演与农事竞赛。
国家大事,在戎在祀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最大的事件就是打仗和祭祀。
当然古代的祭祀和现在的祭祀有着很大区别,古时有“春祭日,秋祭月”的民俗活动,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中秋节),中秋节由秋夕祭月演变而来。
现在这种祭祀仪轨逐渐的演化为一种活动,祈求家人团圆平安,祈求有情人终成眷属这种仪式又称为“夜明”或“夕月”拜月娘。
从天文学的角度来说
秋分这天太阳光直射点到达黄经°(秋分点),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对于同一个节气,每年都要比前一年滞后6小时或5小时,遇到闰年则要在此基础上提前24小时。这样,在日期上的反映是,同一个节气在平年与前一年保持不变或滞后1天;在闰年与前一年保持不变或提前1天。这样一来,同一个节气的起始点就有3个不同的公历日期。以“秋分”为例,就有9月22日、9月23日和9月24日这三种情况。
《礼记·月令》
我国古人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
《礼记·月令》有云:
“雾霾蒸腾”,空气湿度大,又经常遭遇冷空气而成雾,当是季春的物候。
“土润溽暑”,土壤浸润,空气湿热——降雨多,土壤、空气湿度大,是季夏的物候。
一候雷始收声:不再听到雷声——剧烈的对流天气不再出现,是仲秋的物候。
“虹藏不见”,再也看不到虹了——无雨,是孟冬的物候。
二候蛰虫坯户:冬天将要来临,蛰虫建造修筑自己过冬的巢穴,减少寒气入侵。
三候水始涸:
秋季共分6个节气: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撼龙经》有云:霜降水枯寻不见,夏秋水高龙脊先。霜降的时候水已经彻底枯竭了,那么秋分的时候水位刚刚开始下降,所以说“水始涸”。
传统农事:
在我们这里似乎对这个节日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但是在有的地方,这个节日特别地重要,虽然我没玩过,但是我知识量丰富,按照我好为人师的性格,一定是要好好的科普一番
秋分吃秋菜在岭南地区,客家人有吃秋菜的习俗。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制作方法和春汤一样,和鱼片一起制成秋汤,春分的顺口溜也就变成了“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粘雀子嘴秋分这一天,客家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日粘雀子嘴,免得雀子破坏庄稼。
放风筝秋分期间还是客家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秋分当天,甚至大人们也参与。风筝类别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儿光风筝,大者有两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
送秋牛秋分时节,民间挨家挨户送秋牛图。送秋牛其实就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便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秋分祭月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脏:心肝脾肺肾
五季:春夏,季夏,秋冬
五色:青黄赤白黑
五音:宫商角徵羽
,,,,,,。
春季:
立春----立夏,甲乙东方木,指东方,东北,五行属木,孵归胆,五体归筋,五液归泪,五觉为热,六邪为风。五色为青,五音为角。应温补阳气,助阳生发,饮食得当方可清解郁热。
明代养生家高濂的《遵生八笺·四时调摄笺》中说:去冬以来,拥炉薰衣,啗炙炊饮,成积至春,因而发泄,致体热头昏,拥隔涎嗽,四肢倦怠,腰脚无力,尽冬所积之疾也
夏季:这里注意区分,由于夏季过长导致我们需要把它分开为“夏”和“长夏”
夏:丙丁南方火,夏属火,所谓夏日炎炎。时间指立夏到夏至之间,方位指东南、南方,五行属火,脏归心(脑),腑归小肠(三焦),五体归脉,五液归汗,五觉为沉,六邪为暑(热)。夏为赤色,五音为徵。
长夏:戊己中央土,时间指夏至到立秋之间,方位指中、西南(坤)、西(乾),五行属土,脏归脾,腑归胃,五体归肉,五液归涎,五觉为乏(烦),六邪为湿。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邪困脾,洞泄寒中。
秋季:庚辛西方金,金秋送爽,时间指立秋(8月7-9日)到立冬(11月7-8日)之间,方位指正西,五行属金,脏归肺,腑归大脑,五体归皮,五液归涕,五觉为紧,六邪为燥。秋为白色,五音为商。
冬季:亥子北方水,时间指立冬(11月7-8日)到立春(2月4-6日)之间,方位指北方,五行属水,脏归肾,腑归膀胱,五体归骨,五液归血,五觉为凉,六邪为寒,五色属黑,五音为羽。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我们站在伟人的肩膀上,看着这”秀丽江山,叠彩峰岭“。不禁感慨道”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5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