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鹰的种类 >> 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诗词鉴赏)

沁园春长沙

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赏析:这是一首重游故地的感怀词作,更是一首写景抒情艺术价值极高的传世作品。年深秋,毛泽东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途经了曾求学13年的长沙,并重游橘子洲、岳麓山。已是职业革命家的毛泽东,面对湘江上绚丽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追怀当年经历,写下了这首既洋溢着青春、又充满着革命理想和精神的不朽词篇。此词的词牌名叫沁园春,因东汉明帝赐沁水公主园林,后人多咏而得名,词共一百一十四个字,上片四平韵,下片五平韵,常适合抒发豪迈阔大之情怀。首句“独立寒秋”语出不凡,独立的特行与寒秋的清景非常相配,并给读者制造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二、三句交待江、洲来补足作者所在的地点。不说独立橘子洲头而说独立寒秋,这恰是词文字铺排的艺术技巧。第四句以下七句,以领字“看”领起,向我们徐徐展开了一卷美不胜收的湘江秋景图:秋风枫变,满山尽染;秋水清澈,百船催发;雄鹰翔天,游鱼穿梭。在这幅图卷里,有山、林、江、船、天空,鹰、鱼、霜等景物,也有红、碧等色彩,更兼以红、染、碧、争、击、翔、竞诸动词相互联络,动静结合,景中兼情,笔力老道,实为写景之典范。上片后句由景转情,一则表达对民族命运,国家前途的深深忧虑,二则表达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为下片铺开下了伏笔和铺垫。下片侧重抒情,是通过追“忆往昔”而来,相比上片,下片应当是本词的中心部分,通过对峥嵘(喻不平常的战斗,新颖、形象)岁月的层层递进回忆,写出了作者和同学们心忧国家和人民,激浊扬清和革故鼎新对精神风貌,以及鄙视那些身居高位,却作威作福,全然不管民族国家前途的“万户侯”的阶级态度。最后三句,同样是“忆往昔”,而后两句是写实中的夸张,作者本意已将此上升到在积极投身到中国革命时代大潮中,激流勇进,冲锋在前的层面上了,这种把自然美和社会美有机结合是毛泽东词的一大特色。此词上下阙的歇拍均采用设问句,这给读者留下了较大的思考空间,增强了亲和力和互动性。独立,独自站立。万山,岳麓山诸峰。舸,读葛,大船。怅,作者感慨。寥廓,广远空阔。苍茫,旷远无际。侣,同伴。看、恰,均为领字。挥斥,奔放。方,正。遒,强劲。万户侯,食邑万户之侯,此指当时的大军阀大地主大官僚。

译文:深秋季节,我独自站立在橘子洲头,望着滔滔湘水向北奔流。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鹰在广阔的天空里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这旷远迷茫大地的盛衰沉浮,该由谁来主宰呢?

曾经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漫游。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劲头正足。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可曾记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行船?

(言馀斋主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568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