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尽写秋之豪壮,令千古词人折

北京白癜风治疗费用多少 http://pf.39.net/bdfyy/bdfhl/230310/13346256.html

作者:闵晓萍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年写的一首词,当时他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时所作。全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表达了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诗词是抒情的艺术,是情和景的有机结合,景是生发感情的媒介,情是孕育诗的胚胎,孤立的景和孤立的情都不能成诗。伟人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这首词借助壮丽的秋景来表达他远大的抱负,寄予他奋发的革命情怀,抒发他昂扬的斗争精神,是情和景巧妙结合的完美体现。

在历代文人的笔下,秋景总是笼罩着一层悲凉肃杀之气,秋风过处落叶飘零,寒气袭来草木变衰。因此,一般人容易感时伤怀,而秋天也就成了历代文人歌咏不衰的主题。

伟大诗人屈原在他的《湘夫人》里写道:“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写出了内心的一种凄凉与失望;曹丕在《燕歌行》里,起句就是“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以至于“不觉泪下沾衣裳”。甚至像秋瑾女士,遗言里也发出了“秋风秋景愁煞人”的感叹,可见“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说得特别的恰当形象。

诗以言志,毛泽东笔下的秋却全无肃杀之气,文章中充溢的是对秋的礼赞和热爱,看到的秋天是异彩流光鲜艳夺目,充满生机与活力的。

在景物的选择上,毛泽东选取的都是一些博大的对象,比如:山,林,江,舸,鹰,天,给人雄浑豪壮之感。

从数量看,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长空,万类,巨大的数字构成了博大的景象,给人气势恢宏之感。

从景物的色彩来看,没有写秋天单一的凄清萧瑟,而写的色彩斑斓。山红遍,江碧透,黑鹰翱翔于蓝天白云间,令人赏心悦目。

在写景的状态上,动静结合,以动为主。比如写船,“争流”写出了千帆竞发之势;写鱼,“鱼翔浅底”,写出了鱼的灵巧和自在;写鹰,搏击长空充满了力量和速度。

万物都在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存在于辽阔的大自然中,充满了生机、力量与自由,这正是蓬勃生命力的一种体现。

毛主席的境界非常人能及,作品自然就有不同的风格,“诗品出于人品”。毛主席这首词慷慨激昂,豪迈奔放,有吞月吐星之气势,充满气吞八荒的革命豪情。尤其他所刻画的那一幅幅壮丽的秋景图,更是荡尽了古人悲秋的情调,令千古词人共折腰,让我们领略到青春的呼唤,生命的昂扬,以及追求革命的拳拳之心。

附:原文

《沁园春长沙》作者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567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