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生态日,做一天西溪湿地小小水质监测员
“芦锥几顷界为田,一曲溪流一曲烟”。古人说:“西溪之胜,独在于水”,水是湿地的灵魂,也是湿地生物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被誉为杭州“城市之肾”的西溪湿地自古以来就因“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留下了大量的诗篇。
6月30日是浙江生态日,为了让小朋友们更好地了解西溪湿地环境保护背后的科学原理,增强孩子们保护湿地水源、守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文化研究中心组织了10对亲子家庭参加研学活动,让孩子做一天小小水质监测员,揭开西溪湿地“城中之肾”的奥秘。
第一站:坐船游西溪赏荷花
荷叶不沾水的秘密是什么?
小小水质监测员的第一站是坐船游西溪。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文化研究中心的糖糖老师拿出准备好的新鲜荷叶,和小朋友们一起研究“荷叶不沾水”的秘密。
“其实荷叶的表面其实并不平滑哦!而是布满了一个个“小山丘”,中间形成凹陷的“山谷”,凹陷的部分可以“锁”住空气,在荷叶的表面形成非常薄的一层“空气垫”。当水滴落到荷叶表面的时候,空气垫会和乳突一起托举着水滴,使得水滴凝聚成一个个球形的水珠,并迅速滚下叶片。如果叶片表面有灰尘,也会一起被水滴带走。所以,荷叶表面的这些微米级和纳米级结构就是一层保护膜,让它们可以一直保持着干净。这种现象也被称为荷叶的“自净”,又叫“超疏水效应”。生活中有很多材料都运用了这个原理哦!”
第二站:深潭口大樟树下水质监测
小朋友也会测水体溶氧、透明度和pH值啦!
在深潭口,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文化研究中心的葱葱老师拿出了监测水质的神器,教小朋友动手监测水质。包括水体溶氧、PH值、透明度等指标。
“透明度达到87cm,因为现在是夏天,浮游生物生长繁殖的快,会没有冬天透明度高。”
第三站:实验室内动手做絮凝和过滤实验
揭开浊水变清的秘密
西溪湿地位于杭城西面,是一个城市河网下的湿地公园,它所在的运西片河网很大一部份来水其实来自钱塘江。钱塘江杭州段全年水质基本优于Ⅲ类,但含沙量较高、相对浑浊。而钱塘江的水经絮凝预处理步骤后出水透明度就能明显提升,再流经西溪湿地这个天然的“肾脏”“过滤器”,水体得到了进一步的净化。而絮凝小实验和过滤小实验可以模拟上述过程。
葱葱老师把絮凝剂加入到里面,促进这些悬浮的颗粒相互凝聚,形成较大的絮团沉降下来,上面的水体颜色变浅,水也变得清澈。“来自钱塘江的水经过絮凝过程,进入湿地的水就变清澈啦。”随后,过滤实验又让大家再次感到神奇,“大家看,水经过过滤,大部分悬浮物留在了过滤器里,流出来的水是干净的水啦。”
第四站:参观首届西溪湿地保护动物海报科普展
这些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你都认识吗?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湿地作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承载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是名副其实的生物宝库。浙江生态日当天,由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文化研究中心,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团委、学生会,杭州西溪湿地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同生命共相依”——首届西溪湿地保护动物宣传海报科普展在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三深大会堂正式开幕。糖糖老师带领大家来到展厅,向小朋友们介绍了白尾海雕等湿地常见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让他们掌握了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增强了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的责任意识。
虽然只有半天的行程,但已让家长们都赞不绝口,“专业又生动有趣的水质监测员研学课,让孩子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湿地环境优美,今天还见到很多湿地的水鸟和植物!”参加活动的家长表示,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娃既学到了知识,又埋下了保护生态环境的种子,希望这样的活动多多益善!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5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