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皇帝天启帝馆藏品欣赏鹰击长空竹均楼

明万历之后又经历了两位帝王,其中一位是“一月天子”泰昌帝明光宗朱常洛。要说这位就不得不提到他那奇葩父皇万历,那位在位时缺少魄力,面对皇权与党争只会放飞自我,大事上束手无策,小事儿上却与文官集团死磕。宠幸郑贵妃,溺爱郑贵妃之子福王,以至于朱常洛从小就历经磨难,“国本之争”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只求保全自己。几多磨难终于继位,上位后即刻重振朝纲,可惜一个月后离奇病死,史称“红丸案”,大明朝的气数就这样被党争内耗光了。光宗继位时间太短,也没有留下属于他那个时代的瓷器。光宗之后的另一位皇帝就是大名鼎鼎的木匠皇帝明熹宗天启帝朱由校,这位在政事上不提也罢。天启帝在位只有七年,瓷器烧制倒是与万历一脉相承。可惜我和我的朋友们都没有天启时期的标准器,贴几件馆藏品欣赏一下,也算给明代瓷器传承一个交待。

故宫馆藏双龙首钮

这件是故宫馆藏明天启青花罗汉图钟,器型为古铜钟式,顶置双头龙纽。内里施白釉,外身通体以青花为饰,肩部与底边以缠枝花卉纹装饰,腹部绘十八罗汉,肩部环刻阴文“大明天启元年孟夏月造”铭,这种款一般都用于寺庙供奉等事上。天启一朝大部分瓷器无款,即使有款也多为寄托款,像这种有明确纪年的瓷器极其稀少,再加上仿西周青铜器造型以及顶部的双龙钮,实实在在的显摆了一把,所以即使在故宫,也算得上重要文物。

馆藏品寄托款天启仿成化款

这件也是故宫馆藏,天启仿成化青花兔纹菱花口盘,底款为寄托款“大明成化年造”,后朝书前朝款叫寄托款,明清都有这种写款方式,康熙前期特别多。这件与明三代比起来粗糙多了,釉水和胎土黯淡、画工也比较简单,这种官窑叫普官。我最怕看这种官不官民不民的瓷器,如果让我断这样的瓷器只能看出新老,很难断到天启,我也没查到资料,不知道故宫为什么断为天启,不过这件青花发色倒是符合明末青花瓷的特征。天启一朝烧制的瓷器少有精品,瓷器存世量也极少,大部分无款,或者为花押款,这种瓷器在民间基本上都认定为明末民窑,没办法断天启。

外销瓷海棠口五彩人物盘五彩人物

这件也是馆藏品——海棠口五彩人物盘,断代为天启。整体气质有日本风格,这是明末出口日本的外销瓷,古代中国用于出口的外销瓷大多数比较粗糙,那是我们烧制瓷器的技术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即使在我们看来单调粗糙的外销瓷在国外也大受欢迎。现在回流不少,有些在远洋过程中遭遇海难,沉入海底,后世打捞出水,这种被称为“海捞瓷”。国外对于海捞瓷与外销瓷比较看重,国内收藏圈对于这一部分兴趣不大,喜欢的人不多,特别是海捞瓷,由于瓷器釉水遭到海水腐蚀成亚光,国内市场很难卖的上价,喜欢的人也不多,大多数都是拿来作为学习的标本。

这是外销瓷的圈足与花押款,圈足的釉水与胎土像民窑,淘洗不干净、杂质比较多所以颜色不纯净。花押款只是一种记号,表明这是谁家预订的,绝大多数都是青花款,有一些绘有动物、花草作为标记,大多数都是无法辨认的异体字。古玩市场有人把一些失去收藏价值的残器底部的花押款单独抠出来做成项链坠,卖得很好,价格也不便宜,其中以动物造型最贵。翻遍了资料我想找几件能代表天启朝标准器的瓷器贴出来给大家欣赏欣赏,可惜没有。这与天启在位时间短,瓷器存世量极少有关,但是更多的还是因为天启皇帝有一个特别的爱好,他除了木工活以外对一切都不感兴趣,所以后人称为“木匠皇帝”。作为一个皇帝、一个政治家,天启帝显然是不合格的,但是作为一个工匠,他倒是实实在在的告诉现代人什么叫“工匠精神”。只是遗憾的是大明王朝到了天启已经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了,天启皇帝的木工作品只留下一件。

馆藏天启木工作品鱼化龙执壶龙眼犀利有神

这件是故宫馆藏唯一的一件天启木工作品——鱼化龙执壶,实物比图片漂亮多了,不要小看这么一把壶,通体都是曲面,完全靠榫卯结构拼接的严丝合缝,更不要说壶身极其精致的雕刻,特别是那一双龙眼,目光犀利,真正的画龙点睛。这对于工匠的技术要求特别高,图片估计是隔着玻璃拍的,不太清晰。取了一小部分看看细节,这样的技术放在现代,妥妥的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宝级别的。据说天启在做木工活的时候,最不耐烦有人打扰,大宦官魏忠贤就专门掐着这个时间点给天启汇报工作,天启根本不耐烦听,只让魏忠贤自己独断,大权就这样到了魏忠贤手里。但是对于木工活,天启绝对是精益求精绝不含糊。明末清初的文秉在他著《先拨志始》中说到:“(明熹宗)斧斤之属,皆躬自操之。虽巧匠,不能过焉。”这是说天启帝对于所有的作品皆亲自操刀,稍有不合心意,立刻毁掉重来,即使是能工巧匠也不如这位,妥妥的工匠精神呐。我们现在的折叠床就是天启帝发明的,据文献记载天启帝整天呆着后宫设计木工作品,几乎到了足不出户的地步,他嫌弃皇宫的床太笨重,挪来挪去不方便,干脆自己设计了一个能折叠,还有机关可以根据舒适度自由调节身体的折叠床,真是天才啊,可惜风雨飘摇的大明朝只留下这张床的文字记载!天启帝的一生告诉我们什么是“男怕选错行”,如果他不当皇帝,中国历史会少了一个昏君多了一个鲁班。由于他在位时过于荒唐与昏聩,以至于后人评价他那一身天赋的时候也多为调侃与挖苦,可惜了。而明代后期文官集团与皇权的种种争斗,包括所谓的“国本之争”更多的是维护文官集团本身的利益,并没有把国家与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长期内耗大大削弱国力,留下“酸儒误国”的典故,这是文人的悲哀。

本期结束了,下一期崇祯青花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473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