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跑得快鹰潭老表日子美潇湘晨
如今的鹰潭,早已发展成一座现代化新城。
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的长篇小说《围城》,其中写了抗战期间鹰潭的一家小旅店,小旅店“楼上住人,楼下卖茶带饭”,卖的红烧肉“又冷又黑”,卖的馒头上“全是黑斑点……这些黑点原来是苍蝇”。
“一条老街一栋楼,一个公园一只猴。”这是上世纪50年代初鹰潭的整体形象。近日,记者走进鹰潭,感受这座城市的民生巨变。
红色老区的民生巨变
鹰潭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东连江浙,南控瓯闽,扼鄱湖之咽喉,阻信江之门户,是六省通衢之埠、华东交通枢纽。
“这座由火车拉来的城市”,古代就因水而灵、因“道”而名,近现代更是因(铁)路而生、因铜而旺、因智而兴,素有“世界铜都、中华道都、智慧美城”之誉。
△鹰潭一江两岸
从“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农村泥巴路、砂石路到现在通到家门口的水泥路、柏油路,从屈指可数的几条省道到形成“五纵四横”的高速公路网,全市%的乡镇、行政村和25户以上自然村通了水泥(油)路,%的乡镇、96%行政村通了公交车,鹰潭发达的交通基础设施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有力助推器。
鹰潭市下辖“两区一市”,月湖区、余江区、贵溪市,是一片红色沃土。年底,鹰潭市全域列入首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在民政部门登记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贵溪苏区烈士名录,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人,志光镇、马荃镇都是以烈士名字命名的革命老区。
鹰潭人也有自己引以自豪的精神传承,如新闻前辈邹韬奋“追求真理、服务民众”的韬奋精神;“战天斗地、敢为人先”的“血防”(编者注:血吸虫防治)精神,等等。
如今的鹰潭,早已发展成一座现代化新城。
鹰潭“老表们”过上体面日子
风景秀美的龙虎山,绵延千年的道教文化,宜居的自然环境……一代伟人邓小平曾先后3次来鹰潭,满怀深情地称赞:“鹰潭是个好口子!”毛主席批语:“龙虎山极其神奇,令人神往。”习近平总书记说:“龙虎天下绝。”
行走在鹰潭乡间,一条条柏油路干净平坦,垃圾箱摆放有序,农家庭院干净整洁。在塘湾镇,村民有了现代化电影院,有了阅览室,有了健身房。
△美丽乡村图/许志平
作为江西县域经济排头兵,鹰潭“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促民生”,民生建设,城乡一体,让“老表们”过上了体面幸福生活。
△建好医共体,专家下乡来
曾经的贵溪,市(县)级医院人满为患,乡镇卫生院门庭冷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凸显。从去年开始,13家乡镇卫生医院分院挂牌,专家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
室外虽阴雨绵绵,但互助养老中心却暖意融融,老人们边看电影边等晚餐,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我总是叫儿子不要牵挂,现在国家政策好,享党的福,即使偶尔有些小毛病,互助养老中心会照顾我。”在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中童镇坂上潘家村互助养老中心,73岁的留守老人熊多花告诉来访的朋友。
在鹰潭,无论物质还是精神文化生活,农村与城里,已经实现了一体同步发展。
城乡融合发展,鹰潭正在纵深推进,一幅幅乡村振兴的新画卷,正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大地上徐徐铺开。
出品:民生周刊(ID:mswkly)新媒体编辑部
原文刊载于年第10期《民生周刊》杂志
原标题:《鹰潭:城乡融合跑得快》
□《民生周刊》记者张兵
编辑:李杨诗宇
责任编辑:姜玉函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4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