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鹰潭这个彰显历史文化的地方变成这样

北京看痤疮好的医院 http://m.39.net/pf/a_9125685.html

鹰潭角山窑址是商代(公元前17-11世纪)早至晚期的窑址,距今约-年。

约20年前,路边哥目击了考古工作人员发掘这个地方,当时的工作人员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鹰潭的陶比景德镇的瓷至少早年!

这是多么令鹰潭感到骄傲的事情!

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奴隶制社会,农业是当时社会生产的主体,手工业是农业的附从,一般都难以形成规模,角山先民却例外地建起了规模化的陶生产基地。经过考古工作者钻探勘测,角山窑场的面积超过七万平方米,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夏商时期全国最大的窑场。

然而,路边哥今天下午却看到可惜的一幕,一起随路边哥的镜头,到现场去看看吧!

走进鹰潭月湖区童家镇角山徐家,在即将进入窑址的路口,可以看到下面这样的雕塑,顿时让人以为这里的陶文化有点味儿了。

近桥之处,有几栋板房,不知道做啥用的。

前两年,这里这座桥被冲垮了,后来修复了,变成这些这个样子,感觉还不错。

经过回忆,以及现场农民的确认,窑址就在这两块大棚之间。至于大棚里面种了什么,路边哥没有打开来看。

窑址这块还是空的,是当年发掘的时候的样子,只是现在的草覆盖了而已。

角山窑场有多种不同风格的窑炉,生产不同质地的陶器。角山窑址共发现窑炉遗迹9处,其中烧成坑3座、圆窑3座、马蹄窑2座、龙窑1座。

按照烧制陶器的技术阶段分析,烧成坑和圆窑属于初级阶段的窑炉,火力无法完全控制,烧成温度较低,只能烧造低温的夹砂陶、泥质陶等,无法烧制印纹陶;马蹄窑属于倒焰窑系列,即火焰燃烧后,经过窑室顶部,又折向下部窑底向外喷出。这样的火焰在窑炉内循环升降,促成窑温升高。

龙窑则属于平焰窑,相对来说是窑炉发展的较高水平体现。龙窑具有自然抽力大,升温快的特点,可以高温烧造器物,为烧成瓷器提供了重要条件;同时龙窑装烧量大,批量生产陶器也成为可能。

角山窑址多种不同技术水平的窑炉共存,说明生产水平参差较大,是不同产品对窑温不同需要的反映,也从另一侧面看到了窑址内出土大量残次陶器的真正原因。

路边哥根本不用扒开草丛,就可以看到遗留下来的陶片,显然也就不值钱了,否则也轮不到路边哥现在去拍。

马蹄窑和龙窑的发现,说明至迟在商代中期,圆窑系统与龙窑系统在江南并存,半倒焰马蹄窑与龙窑一样代表着江南地区窑业的技术文化特征,并将半倒焰马蹄窑的发生期向前推进了数百年,为研究南北方窑业技术以及半倒焰马蹄形窑的起源提供了新材料。

据了解,鹰潭角山龙窑继吴城龙窑之后的发现,填补了我国龙窑烧造史上的一段空白。

这也说明,角山窑址是彰显鹰潭历史和文化的铁证。

可惜的是,这个窑址最终没能完全发掘出来,因为钞票的问题!

现场农民说,发掘没有问题,问题是这些土地如果不种,就是浪费的。

而要大规模发掘,不要说月湖区,哪怕鹰潭市一级层面上,也没那么多钞票。

窑址不止这些可以看到陶片残留的地方,还有第一张照片所在的小河边,一共记得有3大块。

虽然这个窑址距离月湖区政府办公大楼很近,距离月湖中央更近,就几百米的路程,但是,没钞票还是无法大规模发掘,成为不知道多久的遗憾。

纬五路、纬六路可能很快就要把这个地方围起来了,可是,这一片窑址可能只能成为我们写进市情、市志或者给人炫耀的谈资,留下一声叹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396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