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争没有通讯器材,只靠旗语来传军令,

北京治疗白癜风优势 http://m.39.net/pf/bdfyy/tslf/

古代战争没有通讯器材,只靠旗语来传军令,能准确的传达吗?

文/悬河说历史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中国古代战争中,古代军队没有电话,电报等通讯手段,在打仗的紧急时刻古代的将军下达的军令是这么传遍整个部队的?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是打仗的一个重要的手段,一个严格的战争能提高士兵的战斗力和有效的应对敌方军队的接触战。那么人数少的战役事先安排好各部的进攻路线就可以了,中间还可以用声音来传达军令,但是人上一千,彻地连天,人上一万,无边无沿,这就造成军令的传达不畅古代军阵的指挥大都使用金鼓、旗帜、号炮、号角、传令兵构成。

今天我们就讲一讲旗语这个军令传达手段,说到旗语就要说一下旗帜,最初旗帜的作用是作为一种标志,标志这个氏族的归属、或是一个猎场、也可以是一个路标等需要人们多加注意和辨别的事物位置所在,当一个氏族外出打猎或作战时,氏族首领就举着象征氏族的旗帜来号令众人,从而起到指挥猎战的作用,这也是最早旗语。我国是很早就出现旗语的国家,旗在中国的起源很早。《列子》中就记载了黄帝与炎帝大战(即我国历史上已知的最早的一场战役“阪泉之战”)时,就”雕?鹰鸢为旗帜“,也就是也以各种猛禽的羽毛作为旗帜

中国古代的军旗常有图腾崇拜色彩,《释名·释兵》里说:“熊虎为旗,军将所建,象其如猛虎”,这里说的就是一种以猛虎为图案的军旗,虎为猛兽,代表勇猛,可见以前对旗帜的崇拜。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指挥军队的需求,旗帜样式也在不断的改进,种类不断的增多。明朝军事家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设有主将用的三军司命旗,识别将领身份的认旗等。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八旗军就是根据旗帜图案而命名的,即画龙和不画龙的黄、红、白、蓝四色共八种旗帜。清太宗皇太极时代,八旗军的旗帜就不再画龙的图案了,而是用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和镶黄、镶白、镶红、镶蓝来区别,从中国各朝代的军旗发展来看,旗帜的图案在不断的简洁,在旗幅上标有朝代简称的字样等。同时旗幅大小、旗杆长短和装饰的不同也表明率兵者的地位,同时反映其文化心理。

作为一种视觉通信工具,旌旗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著名的“曹刿论战”中有一段: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齐师。翻译过来就是: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古代很多的经典战役,旗帜的身影更是无处不在,如黄忠斩杀夏侯渊的定军山之役、朱元璋伏击陈友谅的龙湾大战,都是以更换不同颜色的信号旗作为发起攻击的信号,才有的大胜而归。

旗帜如何指挥古代军队。《通典》卷一四九引《李靖兵法》所记载:诸军将五旗,各准方色:赤,南方,火;白,西方,金;皂,北方,水;碧,东方,木;合是青,为与皂色相乱,故改为碧。黄,中央,土。土既不动,用为四旗之主,而大将行动,持此黄旗于前立。如东西南北有贼,各随方色举旗,当方面兵急须装束。旗向前亚,方面兵急须进;旗正竖,即住;卧,即回。审细看大将军所举之旗,须依节度。翻译后就是在中军大旗周围,设有5色旗与各部对应,其中黄色代表中,红色表示前或南,黑色表示后或北,青色表示左或东,白色表示右或西。主将发出命令后,旗官旗手按命令将某色旗竖起,相应的某方的部队见后,立即将本部的旗帜竖立,这称作“应旗”(有的主将要求一级一级向下传令,逐级应旗)。如果五色旗全部竖起,全军都要“应旗”。指挥的旗帜向那点点动,受令部队就向那点行动,旗帜会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不同的命令。

可见中国古代将军的除了简单的“色彩”指令外,古代旌旗还发展出了内容丰富的旗语,从作用上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用于调动持不同兵器的部队,每面旗帜代表一个军种。例如,狗旗代表弩兵,杆端扎有五彩羽毛的旌旗代表戟兵,羽旗代表盾兵,龙旗代表车兵,鸟旗代表骑兵。另一种是调动不同作用的部队。比如,苍鹰旗代表死士(敢死队),虎旗代表主力部队,双兔旗代表预备队等。

所以如果军队的军旗被夺,那么这支部队在战场就代表这被消灭,所以很多古代电视剧都有主角战场是斩断敌方主帅的帅旗,敌方士兵以看帅旗倒了就一哄而散了。

好了今天就给大家讲到这里,如果你喜欢的话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323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