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不曾唯美,58年平平淡淡,这辈子不太
有人说:“世间最美好的爱情,都写在王世襄和袁荃猷的脸上。”这个被称为是“京城第一大玩家”的王世襄不仅以玩出名,还玩出了名堂,玩出了文化,而且他与妻子袁荃猷的愛情更引人注目。虽然看起来平淡无奇,却如一杯浓郁的香茗,久久回香。
图右王世襄,左哥哥
初遇袁荃猷
王世襄出生书香门第,其高祖王庆云著有《石渠余记》、《清史稿》,父亲王继是清朝秀才;曾经担任过北洋政府国务院秘书长;母亲金章是才华横溢的才女,精通花鸟绘画;舅舅金北楼则是北方画坛鼎鼎有名的人物。
出生在这样的环境下,王世襄却没有受到熏陶,他从小便不爱读书,整天喜欢架鹰携犬斗蛐蛐,摔跤捉獾养鸽子,凡是北京有名的玩意,他无一不精,于是就成为了京城人人口耳相传的纨绔子弟。
进入学校后,王世襄依旧没有改变自己的这些爱好。有时他甚至手擎苍鹰,怀揣蝈蝈到学校中玩耍。即使考入燕京大学后,他依旧沉醉于游手好闲的嗜好中无法自拔。学校的教授每每见状,无不为他感到心痛:“你若再这样下去,前途就毁了!”但王世襄却满不在乎,结果功课自然就一落千丈,每逢考试他几乎都“满挂红灯笼”,加上王世襄的理科基础不好,愈发感到没有兴趣,便转到了国文科。
图王世襄手擎苍鹰
由于从小得母亲教授诗词歌赋,所以王世襄的国学基础很好。进入国文就读的他如鱼得水,甚至能够帮着全班学生吟诗作赋。也是如此,王世襄得以认识袁荃猷,并且在教育系系主任周学章的推荐下做了袁荃猷的“论文导师”。
初次见面,王世襄那玩世不恭的姿态便展现得淋漓尽致。他当着袁荃猷的面吃柿子,吃完之后更是留下了完完整整的柿子壳。但在学习态度上,王世襄对袁荃猷的论文还是很上心的,经常帮助她指出论文的不足之处。后来为了能够让她顺利通过论文,王世襄甚至动笔帮着袁荃猷写。在这一来二往之间,他们之间的关系慢慢更进了一步。
图
青年时期的王世襄与父母
心心念念终结婚
全面抗战打响后,迫于日军铁蹄,身处前沿阵地的燕京大学被迫停学。王世襄只好辗转去了重庆,临行前他送了袁荃猷一盆太平花。简简单单的一盆花,却牵系着两颗彼此相爱的心。
在四川,王世襄经常给袁荃猷写信,而袁荃猷却只给王世襄回了两封信。并非袁荃猷有意冷落,只是那个时代的女子骨子里有着一份传统的保守与矜持。
在袁荃猷写的两封回信中,其中有一封写道:“你留下的太平花我天天浇水,活得很好,但愿生活也能像太平花。”寥寥数语,却已经将一切情意道尽。
年抗战胜利后,王世襄立即从重庆回到了北京。他到北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袁荃猷家里看她,手中还拿着一个火绘葫芦片小盒,这是他在信中许诺的“要是做好了就送给她”的礼物,小盒中放着两颗代表相思的红豆,袁荃猷说道:“这是我们的定情之物。”
年年底,王世襄和袁荃猷正式在北京结婚,成为携手相望的夫妻,如王世襄在《告荃猷》写的那般——“携手登阜丘,叠石不能阻。”
婚后,袁荃猷无疑是王世襄最大的支柱,她总是能够以一颗最包容的心去理解王世襄。从年9月到年10月,王世襄先后多次奔赴日本,为国家追回文物共6批,数量数以万计。而新婚燕尔之际,丈夫滞留在外,袁荃猷却没有一句抱怨。
晚年王世襄就曾为此回忆道:“整整一年中,我们都一心放在侦查追缴文物上,当我将德侨杨宁史非法购买的青铜器目录抓到手中。并把编写目录的德国学者罗越带到天津与杨对质,使杨无法抵赖时,荃猷和我一样地喜悦兴奋。……”
对于丈夫在文物上近乎疯狂的追崇,袁荃猷总是坚定不移地站在他的那边体谅。一次袁荃猷让王世襄到鼓楼商店买内衣,王世襄路过一家古玩店,被其中一尊藏传米拉日巴像所吸引,他当即便买了下来,结果却忘记给妻子买内衣了。袁荃猷知道后没有责怪,反而附和着说,“要是我也先把它请回来,内衣以后再说。”
年,王世襄担任了故宫博物院古物馆科长。当下故宫要派他出差美国,而彼时的袁荃猷正患上了肺结核,医院接受治疗,且需要卧床至少一年。在这两难之际,袁荃猷再次选择了支持丈夫,她说道:“没关系,你去吧,家里也有人照顾我,父亲还常常翻译法文小说给我听。”
然而,在王世襄走的第二天,袁荃猷却在日记中写道:”今日父亲买一筐杨梅,大吃。可惜长安已走,念他。“
袁荃猷的心思”两面三刀“,嘴上怂恿着王世襄出国,其实她心里想他念他,但再多的舍不得,心里也希望首先成全丈夫的事业。
被诬陷事时痴心相伴
年,王世襄遭到诬陷,被人冠以偷盗之名,关在了东岳庙逼供,之后又被关到了看守所。身为妻子的袁荃猷鼓励丈夫说:
“坚强要有本钱,本钱就是自己必须清清白白,没有违法行为。否则一旦被揭发,身败名裂,怎还还能坚强?你有功无罪,竟被开除公职,处理不公问题在上级。因此我们完全具备坚强的条件。”
只可惜很多时候,情况让人百口莫辩,说多错多。没多久,王世襄再次遭到诬陷,被下放到干校工作,全家一家人的开销全靠袁荃猷的微薄工资。日子已经很艰难了,但在这个当口,袁荃猷因被逼着交代各种问题,日夜操心这儿操心那儿的,又患上了精神分裂症,足足治疗了几个月才得以恢复。
王世襄的父亲心疼儿媳,便给她买了两毛钱肉丝面,袁荃猷谢了一遍又一遍,却还是忍着没吃。在那个无妄之灾的年代,多少夫妻分离划清界限,但袁荃猷一直陪伴王世襄左右,晚年的王世襄回忆这段时光时感慨道:“我的一生过得很幸福,因有荃荃相伴!”
我们没有争吵
他们的婚姻生活并非只有简单的扶持携手,还有着令人羡慕的甜蜜情调。在生活中,王世襄会亲昵地称呼妻子为“荃荃”,而袁荃猷则叫丈夫的乳名“长安”。
袁荃猷非常喜欢抚琴,每每看到好琴,王世襄都会变卖各种细软为袁荃猷买琴。年的时候,为了给妻子买“大圣遗音”古琴,王世襄典卖了三件饰物以及日本版的《唐宋元明名画大观》,再加上母亲留给他的遗物翠戒三枚,才买下了这把古琴。每逢妻子抚琴,王世襄就会静静地陪在她身边听她弹琴,为此他还给自己起了个名字叫“琴奴”,据说他曾经收藏过一个香炉,炉的底部题的就是“琴友”二字。
不争吵,不红脸,相互体谅多于埋怨,是王世襄和袁荃猷的相处之道。袁荃猷不会煮饭做菜,王世襄就承包了一切,每天早上他都会骑车去菜市场买菜,到街上的小摊上装满一大瓶热豆浆,然后再回到家中和妻子共同吃早餐,如此几十年来从未变过。闲下来的时候,袁荃猷也会迎合一下王世襄的兴趣,夫妻俩经常一起在芳嘉园小院养鸽斗趣,一起在庭院前描画赏诗,像一对神仙眷侣一般生活。
唐山大地震后,为了避震,王世襄经常睡在自己收藏的万历款大柜子,而袁荃猷则不喜欢睡在柜子里,由于他们所居住的屋子较小,她只好睡在贴着柜子放的炕桌上。王世襄每晚起身,都要扶着柜子框,挺身跨过妻子的身体。如此他们这样生活了一年多,王世襄却从来没有吵醒过妻子,晚年的王世襄还戏称此为柜中缘。
死后只葬提筐
董桥曾经说过:“天生不幸爱上收藏文玩文物的男人,娶得一个美丽贤惠的妻子不难,娶得一个又美丽又喜爱文玩文物的妻子那简直是‘天方夜谭’!”但王世襄却做到了,在王世襄这一生中,妻子给予了他事业无限的支持。在王世襄出版的《明式家具研究》一书,就有多幅线条图都是由袁荃猷亲手绘制,她将明代家具的结合方式做了精确测量,绘画成图纸。
年,王世襄将自己收藏的79件明式家具全部捐给了上海博物馆,而这一举动的缘由便是妻子袁荃猷对王世襄的一番话:“物之不留,不计其值,重要在有圆满合理的归宿。”
年,袁荃猷去世,王世襄悲痛欲绝,接连写下了14首《告荃猷》倾诉自己的肺腑之言,字字泣泪动人。此外,他还在《锦灰堆》中懊悔地说道:“后悔没有带荃猷游山玩水,这是她最想做的事情;后悔怂恿荃猷晚年出版自己的刻纸集,破坏了老伴儿的健康。”
妻子走后,他就拍卖了自己所有的收藏,唯独留下了自己与妻子一起买菜的提筐,他说:“等到自己百年之后,要请人把这个提筐放在墓里,就像他们两个人,一起拎着这个提筐去买菜。”他说,这叫生死永相随。
他们的爱情没有太多的轰轰烈烈,甚至太过平淡,有如那一盆太平花,只需每天浇水,就会温情依旧,长存于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之中,沉淀出一段真情岁月。
文丨鹿无为
图片参考来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3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