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贝城出土鹰嘴豆,它有几千年栽培历史
在庞贝古城的考古活动中,考古专家们意外地发现了一处古老的街头食品商店遗址,遗址内的陶罐子里,还留有特殊品种的鹰嘴豆残留物,表明当时的庞贝人应该非常喜欢吃此类食物。可令人费解的是,在我们国内,却很少有人吃鹰嘴豆。至于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国人为何对其持否定的态度?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在亚平宁半岛西南角坎帕尼亚地区附近,坐落着一座小小的古城,如今的它已经被埋葬于厚厚的火山灰之下,可是在几千年前,此处却是当时最繁盛的城市,甚至其繁荣程度仅次于罗马,它便是今天我们要提到的主角--庞贝古城。
庞贝古城位于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附近,距离风景秀丽的那不勒斯湾仅20公里,属于一座背山面海的避暑胜地。当时的庞贝城,依托海洋地形的优势,很快便成为了往来商旅必须经过的城市,故此其贸易往来十分频繁,街上商贾林立,一片热闹街市的场景。不过可惜的是,就在公元前4世纪左右,维苏威火山突然进行了大喷发,炙热的火山灰沿着山脉滚滚而下,很快就将这座城市彻底吞没。
从年开始,各地考古学者开始纷纷涌向庞贝古城,并试图在此寻找到一些惊人的秘密。幸运的是,每一次的到来,都会让一波又一波的考古专家感到兴奋,因为火山灰下埋葬了繁华,却并没有淹没文明,许多珍贵的文物都在悉心发掘之下重见天日。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年12月的一次考古行动中,考古专家们第一次在火山灰下发现一处神秘的建筑,而当所有的灰烬被清空之后,建筑内的场景令人十分震惊。
考古专家称,此次发现的建筑,属于岩石结构的房屋,从屋子内的陈设来看,此地应该是街上的一座食品商店,专门售卖一些百姓日常食用的副食,如猪肉、牛肉、羊肉、蜗牛肉、鸡肉、胡萝卜等等。不过有趣的是,在清理文物的过程中,考古专家们还在一个罐子里,找到了一些豆类的残迹,经过仔细的辨别与鉴定,最终确定,该豆类食品正是古罗马人最喜欢吃的鹰嘴豆。
顾名思义,鹰嘴豆其实就是豆类果实外形似鹰嘴而命名。从外形上来看,鹰嘴豆的外侧的确存在一个钩状凸起,类似于鹰隼鸟类尖尖的喙。作为一种都属植物,鹰嘴豆的生长能力极强,可以适应大部分地区的气候,在地中海、亚洲、非洲、美洲等地,都能见到它们生长的身影,甚至还能在海拔极高的苦寒之地生长开花结果。
鹰嘴豆的营养极高,籽粒中富含大量的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可以为人体补充大量的能量。与此同时,鹰嘴豆的做法也十分多样化,既可以进行炒制、腌制,也能磨成粉后制成各类豆制品,甚至其本身的嫩叶也能作为蔬菜。
可奇怪的是,古罗马人最喜欢的食物,却始终入不了中国人的“法眼”,我们似乎对鹰嘴豆十分抗拒。至于其中的原因,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华夏五千年的文明,不仅孕育出了伟大的华夏民族精神,同时也涵养了国人对食物精致的追求。鹰嘴豆虽然营养丰富,口感却不太好,无论是煎炒烹炸,都很难去除其本身的腥味。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成为了鹰嘴豆难上中国餐桌的痛点。
我们都明白,一些病人,是不被允许食用豆类食品的,因为其内部存在大量的嘌呤和糖分,一旦食用过多,便极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应。恰恰是因为如此,鹰嘴豆中大量的脂肪成分才被视作是“毒虫猛兽”,让不少人坚决地对它说“不”。同样的道理,大豆也被不少人加以排斥,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大豆本身含有的营养物质基本与鹰嘴豆相同。由此可见,即使是被国人视作日常食物的大豆尚且如此,类似鹰嘴豆这般的“冷门食品”便更难被人接受。
谈到这里,我们并没有贬低鹰嘴豆的想法,更没有关于食物等级的分类,因为每个国家、每个地区甚至每个人的口味,都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没有理由去对食物进行主观性的分类,更应该尊重每个人的饮食习惯,而不是人为的分出高低贵贱。
参考资料:《庞贝城》李希著黑龙江出版社出版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