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道天凉好个秋文王民生
自从林退休在家以后,我的生活从容了许多。正常情况下是,早上起来,洗漱完毕,慢慢地享用她做的早餐。破壁机打出的糊糊虽然营养丰富,但谈不上什么味道,我虽然不太喜欢,可是硬着头皮也得喝完。然后出门,如果时间尚早,没有会议,我就信马由缰、安步当车溜达一圈再去办公室。
今天早上照例去散步,下了楼,明显感觉到丝丝凉意,手机上查看日历,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白居易诗云: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池上秋又来,荷花半成子。朱颜易销歇,白日无穷已。人寿不如山,年光急于水。青芜与红蓼,岁岁秋相似。去岁此悲秋,今秋复来此。“池上秋又来,荷花半成子。”,昨天在湿地荷花池,我看到的真是这个样子。盛夏渐行渐远,今年的秋天已经款款来到。
一个人边走边想,这秋天真是一个奇妙复杂的季节,从古至今,在文人墨客笔下,她总是悲喜交集、浅唱低吟。以悲秋为主题的诗词,常常借助秋色、秋景、秋声、秋叶、秋风这些意象,表达羁旅之思,老病之哀,家国之痛,字里行间流淌着一种悲天悯人、忧世伤生的悲情氛围。当然,也有一些诗词,一扫低迷悲凉之气,充满乐观昂扬的意境,变悲叹秋意为盛赞秋景,表现了积极向上的品格。在诗圣杜甫的眼里,秋天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豪刘禹锡笔下的秋天则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而到了宋代,柳永又凄婉地吟唱道: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摧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晚唐诗杰杜牧写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南宋杨万里附和云: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到了现代,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横空出世,力压词坛: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这首词一扫文人墨客的悲秋之气,写秋景而不悲叹,忆往事而不惆怅,情景交融,大气磅礴,格局高远,别开生面。“万类霜天竞自由”一句,全面把握秋天的意境,深刻揭示人生的哲理,又以舍我其谁的气魄,发出气壮山河的惊天一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作为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的毛泽东,以博大的胸怀、伟岸的人格,创造了无与伦比的咏秋意境,书写了经天纬地的壮美词章,他站在了词坛的最高峰,也站在了时代的最高峰。
话题有点阔大了,其实撇开诗词的悲喜内容不说,人家诗仙李白早就写道,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气,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寒来暑往,四季轮回——春日的缠绵,夏天的热烈,秋日的寥廓,冬天的冷峻,都是不可抗拒的宇宙规律,我们尽可以顺应自然,乐见其成。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在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才最符合天理人情。秋风瑟瑟,秋高气爽,天凉了,明天出门,我们记得加衣服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5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