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是自由的象征不被感受的美,就不成其

文:读阅评说

年,在北京门头沟区发现了一座古墓葬。这座墓葬里有两个成年男人和一个少女的骸骨化石头。他们被命名为“东胡林人”(距今约1万年)。墓葬中少女的遗骸项部有50多枚小螺壳,大小均匀,用皮条贯穿起来,挂在少女的胸前。另外,这位少女遗骸的腕部发现有骨镯。骨镯由截断的牛肋骨制成,用骨7块,长短相同。

美,是人类自然形成的意识。当原始人开始用树叶遮体,人类就已经开始有了美的感觉。一万年前的东胡林人,已经开始意识到项链、手镯能够给女性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正如高尔泰先生说的那样——“美是人对事物自发的评价,离开了人,离开了人的主观,就没有美。”

读高尔泰先生的《美是自由的象征》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虽然书中有许多的哲学思想、辩证理论,内容有些深奥,我看得似懂非懂。但是,高尔泰先生对于“美”的内涵进行了丰富细致的文字解读,读高尔泰先生的文字也是一份“美”的享受。

我很赞同高尔泰先生关于美的一些观点,比如,人不可能凭空获得美;比如,不被感受的美,就不成其为美;再比如,与本书同名的“美是自由的象征”。

有人说,“美”由象形字演变而来,古人喜欢在头上戴有羊角牛角之类的装饰品,用现代汉语说就是美的,漂亮的,威风的。也有人说,原始社会崇拜祭祀时装扮成羊的巫师,觉得美,羊大为“美”。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无论哪一种说法,“美”字都离不开自然,离不开万物。高尔泰先生说:“美的本质,就是自然之人化。”

星星是无言的、冷漠的,按照大自然的律令运动着,然而我们觉得星星美丽,因为它纯洁、冷静、深远。一只山鹰在天空盘旋,无非是想寻找一些吃食罢了,但是我们觉得它高傲、自由,“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自然人化的过程是一个感觉的过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因此会存在审美差异。正如有人喜爱红花,有人喜爱绿叶。“美”是一件相对自我的感官感受,人凭自已的知识和主观爱憎来判断事物的“美”或“不美”。

很喜欢高尔泰先生在《美是自由的象征》一文中的一段文字。高尔泰先生说:“作为自由的象征,审美也是一种创造……创造了一种价值尺度,也就是开拓了一种新的思维空间和精神维度。”

审美、创造,是与人类进步、时代发展密不可分的。

公元前年赵武灵王颁胡服令,为了对抗北方游牧族群的入侵,推行胡服骑射。当时,中原服饰宽袍、系阔带,胡服束腰、裤子紧窄。初时,中原人很难接受这样的更改,但是胡服的确轻便实用,很快被广泛采用。渐渐地,中原文化对服饰审美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东胡林少女感受到了项链和骨镯带来的美,所以将它们佩戴起来;原始人感受到了牛羊生灵带来的自然神奇,所以视它们为美的化身;山鹰可以到达人类无法到达的苍穹,所以有“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诗句。

美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美,不同的人也会赋予同一事物不同的美,人类感受的多样性造就了美的多样性。不过,无论哪一种美,不被感受的美不成其为美。

附图:

门头沟区东胡林人遗址出土的项链和骨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56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