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拉风的宠物竟是老鹰只有豪门贵族才能

北京治疗白癜风得花多少钱 http://m.39.net/pf/a_13346256.html

唐代在中国历史上一度臻于鼎盛,彼时中外交流频繁,多种多样的域外入华物品大大丰富了唐朝人的社会生活。鹰作为一种飞禽,也出现了在域外入华物品的清单上。而鹰本为华夏所固有,及至唐代饲鹰和鹰猎已有悠久的历史。

一般认为,鹰猎具有浓厚的民族体育色彩,起源于远古先民的生存需求,是生产力低下年代人类食物的重要来源。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种维持生存的狩猎活动慢慢演变成娱乐体育项目。鹰猎需要极大的资金和人力投入,从而使之逐渐脱离大众,成为贵族豪强竞相参与、炫耀实力的活动。

早在先秦时期,鹰猎活动即已盛行。及至秦汉,臂鹰走犬已成为士人贵族狩猎的标配。《太平御览》卷九二六引《史记·李斯列传》曰:“李斯临刑,思牵黄犬,臂苍鹰,出上蔡东门,不可得矣。”

南北朝时期,田猎之风浓烈,诸王权贵纷纷饲养鹰作为宠物,北齐文宣帝高洋、后主高纬都饲养过名贵的白兔鹰。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鹰走进了唐代人的生活,有关鹰在唐代社会中的情况,多有研究涉及,那么唐代的鹰是从哪来的呢?

鹰是肉食性动物,会捕捉老鼠、蛇、兔等小型动物,多栖息于峡谷、林地、高山等处,品种多样,在地球上除了南极洲以外的每一个大陆都有分布。唐代的鹰有两个主要来源,一是唐帝国境内,二则来自唐帝国以外的周边国家或少数民族政权。

唐帝国境内出产优良鹰隼的地方不少,最有名者当属西北地区,如华州和灵州。如《新唐书·李绛传》载,宪宗元和十年()李绛“出为华州刺史……州有捕鹞户,岁责贡限”。这里的土贡是官贡的一种,华州、灵州为贡鹰州府,遂辖管专门的捕鹰户。

有唐一朝,各地亦不乏官员出于某种私人目的而向长安献鹰。史书记载,天宝间(—)安禄山密谋叛乱时,“月进牛、橐驼、鹰、狗、奇禽异物,以蛊帝心”。及至中晚唐,唐武宗即位不久,“时潞州刘从谏献大马,沧州刘约献白鹰”。河东、河朔强藩的这种行为显然带有很强的政治意味。

而唐代皇帝为表现自己励精图治,或是在国家面临灾害等特殊情况下,也会下诏禁献、停献鹰犬等物。如唐太宗时,“异物、滋味、口马、鹰犬,非有诏不献”。唐高宗永徽二年()十一月下诏:“自今京官及外州有献鹰隼及犬马者,罪之。”但实际作用有限,唐代地方进奉鹰犬并未间断。

周边国家和少数民族政权更是唐代鹰的重要来源,据《册府元龟》,渤海国从开元十年()到元和九年()贡鹰九次。开元三年(),朝鲜半岛上的新罗向唐朝进献了一种名贵的猎禽白鹰。苏颋为此作《双白鹰赞》,其序云:“开元乙卯岁,东夷君长自肃慎扶馀而贡白鹰一双。”由此可见,唐代的贡鹰数目不小。除周边向唐帝国贡鹰,似也存在唐帝国主动向周边索鹰的情况。如唐敬宗宝历二年()五月,即有“中使自新罗取鹰鹞回”。

鹰既献入京师,自然有相应机构负责管理,而唐朝有两个机构的职能涉及对鹰的管理。鹰体型矫健,飞行迅捷,善于追捕猎物,很早就被用于狩猎,从此之后放鹰和鹰猎活动成为有唐一代精神气质的代表;唐风之刚健,盛唐之雄壮,也俱在唐人对鹰和鹰猎的吟诵之中,唐代贵族豪门驯养鹰类,已经由最初的狩猎转变为将鹰当作宠物,用于玩乐和消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528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