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费宫人雄鹰图抗战双璧亮相
大丈夫立志第一,继往开来,吾辈之责,幸除积习,当仁不让,凡我同道,盍兴乎来。——徐悲鸿《造化为师》
上世纪三十年代,徐悲鸿在画室留影
于二十世纪艺坛而言,徐悲鸿无论是作为艺术家还是教育家都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徐氏于传统意蕴中融入西画技法,抗战时期之作更因饱含着对国家曲折历史和民族崇高精神的用心刻画而格外引人注目——以笔墨为戈矛,于无声处,发人深思,充满了百折不挠、历久弥新的强大力量。
本季秋拍,“大美——中国书画珍品之夜”专场中将呈现徐悲鸿抗战时期仕女杰构《费宫人》、写赠唐学咏《雄鹰图》,既可一窥徐悲鸿忧国壮怀之情,亦可见其艺海交谊,构画精良,皆为巨匠经意之作,初雪凛凛,读先生笔下激昂之作,诚可感之。
彪炳青史,民族觉醒
由徐悲鸿奠基的新写意人物画风在中国写意人物绘画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它的出现打破了中国画千百年来的发展惯性,以回澜之力将写意人物又拉回现实关怀的渠道,并引发了此后写意人物画的连锁式反应,开启了写意人物画的现代化转换之路,推动了水墨画向现当代艺术的转型。
徐悲鸿费宫人镜心设色纸本
年作
96×41.5cm.
说明:徐悲鸿自题签条
北京华艺国际秋季拍卖会
《费宫人》目前市场上所见仅两本,都创作于年抗战正酣时。一幅为蒋碧微所旧藏,另一幅即赠“学琦大姐“的这件。此作以历史上著名的“费宫人刺虎”故事入画,是徐悲鸿极为特别的一件人物画创作。费宫人,明末崇祯时宫女,李自成攻破北京后,崇祯皇帝自缢而亡,她易装假扮长平公主,用计刺李自成大将罗虎并殉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费贞娥刺虎”的故事,其事载于《明史列传后妃二》,后世文艺作品对其屡有称颂,康乾两朝即有袁枚《费宫人刺虎歌》、陆次云《费宫人传》等传世。清初昆曲名作《铁冠图》中,《刺虎》已是重要一折。
民国时期,京剧界也对其进行改编,梅兰芳赴美首演,《刺虎》便是压轴戏。年,梅兰芳在美演出期间这出戏最受欢迎,是演出次数最多的,派拉蒙电影公司还特意为他拍摄《刺虎》片段,使得此戏成为世界电影史上第一部中国戏曲有声短片。
年,举国内忧外患之时,梅兰芳与高庆奎应邀在上海天蟾舞台挂双头牌。为激励国人抗日救亡,演出名剧《煤山恨》,其中就有《费宫人刺虎》一折,高庆奎扮崇祯,梅兰芳扮费贞娥,两人合作轰动一时。
程砚秋《费宫人·刺虎》剧照
年,卢沟桥事变,程砚秋改编《费宫人》并公演,年,李萍倩导演的《费贞娥刺虎》电影在上海公映,这些文艺作品的诞生,包括徐悲鸿年创作的此幅《费宫人》,都进一步赋予了这个人物以唤醒民族斗志、歌颂以弱胜强、抒发家仇国耻的精神寄托。
抗战正酣自比佳人
徐悲鸿的仕女画很少,且多集中创作于抗战时期,而年描绘费宫人这一极具抗争精神的历史人物,不难看出其借此表达对不肯同流合污的志节的歌颂,同时也有以“佳人”自比的心情。实际上,对于徐悲鸿而言,仕女人物与传统国画题材中的四君子一样,是他用来抒情言志的媒介,交织着爱情以及家国之情,如以诗词入画的《落花人独立》、《日暮倚修竹》,取材自文学经典的《湘夫人》等,而历史人物故事题材则是徐悲鸿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着力塑造的蕴涵强烈时代精神的创作主题,多描绘历史上勇敢果决的女性形象,如年的《荆十三娘》,、年两度创作的《赵姬》等。
“妾手纤纤软玉枝刺虎犹如刺绣时”
徐悲鸿《费宫人》局部
此作表现费宫人持剑欲刺虎一幕,其屈膝站立,上身微倾,将剑隐蔽在胸前,并警觉地扭头凝听屋外响动。画家细腻地刻画了费宫人婀娜的体态,唯神情大义凛然,似乎暗合了袁枚在《费宫人刺虎歌》中的表现手法:“妾手纤纤软玉枝,事成不成未可知。妾心耿耿精金炼,刺虎犹如刺绣时。”强化了女子的柔弱与刚毅之间的反差。徐悲鸿认为,中国画各画科中,人物画是最需改良的。
他以“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为原则,引光影明暗法入人物画,是他对20世纪中国画人物画创作和教学的突出贡献。但画家在处理这类历史仕女画时,除了轮廓线条、五官勾勒略见西画技巧外,整幅作品更多地是与传统渊源较接近,仕女体态婷立修长,玉手纤纤,现弱不禁风之姿,显刚毅坚强之态。仕女开脸依然是典型的“徐氏开脸”,此类开脸学者多认为融入画家本人面相特征,极富浪漫色彩,亦可视为画家情感宣泄的途径。
家国爱恨良风抚慰
落款中的“良风垭”,即凉风垭,位于重庆远郊。据廖静文在《徐悲鸿的一生——我的回忆》中所记,年的盛夏,徐悲鸿与她一起来到了朋友杨德纯位于凉风垭的别墅避暑,当时为了筹足第一任妻子蒋碧薇索取的幅画和万元,徐悲鸿不断地进行创作。
《费宫人》(蒋碧微旧藏)
北京年春拍·成交价:RMB8,,
两件《费宫人》都创作于这一时期,从已确知的例证来看,这批作品极少应酬敷衍之作,恐怕既因蒋的艺术鉴赏力不俗,又出于徐悲鸿的诚意。
徐悲鸿与廖静文
“到了那里,他仍日夜不停地作画,一笔不苟”,饱受情感和家国之痛的徐悲鸿,得以在爱人的陪伴之下创作此幅作品,与其他仕女画相比,应有一番别样滋味。
民族大义、忧国怀民贯穿了徐悲鸿的艺术人生,翱翔的雄鹰、飞奔的骏马,充满了壮怀激烈的英雄主义气概。
徐悲鸿雄鹰图立轴设色纸本
年作
.5×76.5cm.
年8月,徐悲鸿“全欧巡展”归来欢迎仪式后中央大学合影。照片前排左八起:陈之佛、潘玉良、徐悲鸿。
此作创作于年,正值民族危亡之际。题诗出自徐悲鸿所钟爱的诗圣杜甫《魏将军歌》——“欃枪荧惑不敢动,翠蕤云梢相荡摩。”是为鼓舞将士奋勇杀敌而吹响的号角。题中的“危巢”是画家在南京傅厚岗落成不久的新居,取“丧乱之际,卧薪尝胆之秋,何以安居?”之意,故题名“危巢”,表达了徐悲鸿先生强烈的家国忧患意识。
徐悲鸿南京傅厚岗故居“危巢”
此作所题赠者为音乐家唐学咏。唐学咏(-),字伯壎,江西永新人。年考入法国里昂国立音乐院,师从新古典主义音乐巨擘施密特。徐唐二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初相识于留学法国时期。
中国美术学院校歌(滕固作词,唐学咏作曲)
年,唐学咏受中央大学文学院院长谢寿康和时在艺术系任教的徐悲鸿联名邀请,回国后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后又兼任系主任,与徐悲鸿共事八载,情同手足。抗战期间,唐学咏辗转川渝各校任教,徐悲鸿的这幅《雄鹰图》,即创作于这一特殊时期。
徐悲鸿《雄鹰图》局部
徐悲鸿画鹰的作品很少,多创作于三十年代。此作脱尽传统画鹰居于松石的静态“松鹰”之窠臼。
画中矫健的雄鹰振翅扑向草丛中仓皇逃窜的猎物,雄鹰目光如炬,极具威慑之气魄,鹰羽用没骨法写之,有凌云英姿。
鹰身墨色浓淡干湿,力透纸背,显其坚挺,画中写来笔墨淋漓,形神俱备,洵属畅怀之作。地面上的草则以赭石勾勒、涂抹,更多的体现了中国画的笔墨神采。其画面之布置,极重疏、密、虚、实四字,虚实相生,疏密相用,得空灵变化于景外。
《飞扬跋扈为谁雄》(何光耀旧藏),年作
香港苏富比年秋拍,
成交价:HKD16,,
鹰是天地间的强者,为古今画家所钟爱,而如悲鸿先生得其精髓者实属少见,非笔墨之无能,究其原因,是精神里缺乏鹰的敏锐和霸悍。此幅《雄鹰图》汇聚了中华民族为真、善、美而奋勇抗争的时代感情,也是徐悲鸿人格魅力的写照,更是先生“寥廓胸襟”、“峻极至德”艺术主张的极佳诠释,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3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