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传席画坛点将录大写意画家李苦禅
本来,李苦禅的名气高于李可染,齐白石对李苦禅的评价也很高。但后来,李可染的成就更高,这其中原因我已讲过很多。但李苦禅在画史上还不应该被遗忘。最突出的是,他画老鹰把鹰眼变方,更突出鹰的锐猛。八大山人、齐白石、徐悲鸿画鹰,眼睛仍是圆的,李苦禅则化圆为方,并且把鹰眼的比例增大,这是他的独创,虽然创造性不太大,也还值得一提。他笔墨又大胆,鹰眼又突出,所以,李苦禅画鹰影响十分巨大,北方中青年画家画鹰大多受他影响,很多人画鹰的方法完全来自李苦禅。其次,李苦禅画大墨叶,尤其是画芭蕉,笔墨也有创造。以前画家画芭蕉,笔墨之理同于生理,即先画好芭蕉叶当中两根主脉,然后,沿着主脉,笔墨向两边分披(笔墨方向垂直于主脉线);而李苦禅画芭蕉叶,笔墨之理不同于生理,他的笔墨方向同大叶脉线平行,放笔横扫,很有气势,然后垂直地画叶筋,这样,笔墨就多了变化。这种方法也是他首创的。笔者年轻时画鹰、画竹鸡、画芭蕉等都受过李苦禅的影响,但后来就不再学他了。他虽然在笔墨上有很多“首创”,但仅限于形式,内在和实质上并无太大变化。我们看齐白石作画,学吴昌硕、八大山人等,笔墨上首创的东西并不多。很多人说他首创了红花墨叶,其实吴昌硕大多画的是红花墨叶,但齐白石去除了吴昌硕的浊气、怒气和狂气,表现了清雅、清高、清静;他吸收了八大山人的冷逸、超脱,
李苦禅鹰石图齐白石松鹰图约作于20世纪40年代初期去除其险怪;他吸收了金冬心的生拙,去除其不确切(冬心造型能力较差)。白石的画在形式上首创不多,但他更淡(即自然)、更散(无所成见)、更天真,即实质和内涵上首创了很多。形式上有点变化,并不太难,动动脑筋,想两个点子,就变了。而实质和内涵的变化就不易了。第一要有修养(尤其是文化水平);第二要有笔墨功力;第三要有过人的思维能力;第四要有长期的实践(根据自己思维去实践),缺一都不行。
李苦禅不是不读书,据李燕写的《李苦禅传》讲,他经常读《资治通鉴》、唐诗等,白石弟子岂能不读书?他可能读书晚了些。他早年太
李苦禅松果图年苦,在北京上学时也拉黄包车赚钱维持生活,又无家学。人的一生,十几岁时读书最重要,白石虽失学,十几岁时便坚持自学读完《论语》等书。到二十多岁再读书就晚了,当然比不读又好得多。(按:“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的说法是不可信的,实际上,苏老泉六岁时便读了很多书,而且很年轻时便写一手好文章。他二十七岁始发愤识字读书考进士,因而始攻举业,并非二十七岁才识字读书。)读书太晚,这是他的缺陷之一。对于大写意的画家,这是十分严重的问题。李可染如果也画大写意,成就肯定不会太高。李可染后来借鉴西方素描和油画的方法表现出山水的厚重,因而成功了。
李苦禅河塘鸬鹚图李苦禅的笔墨功力是有的。他玩笔墨也像一个高明的泥瓦匠玩泥蛋一样容易,但他的笔墨不知表现什么。当然他表现鹰、表现花鸟,这只是第一自然。而绘画的成功是基于第二自然的。我上面说到齐白石的笔墨表现清、静、淡,八大山人笔墨冷逸,金冬心生拙,再看当时与李苦禅齐名而并称“南潘北李”的潘天寿,其笔墨表现一种“霸悍气”,他自己叫“强其骨”。和“骨”无关的东西,他都尽量舍弃。潘天寿开始是学吴昌硕的,早期画酷似吴昌硕,但他后来意识到这样下去,只能成为“吴派”画家之一员,自己不能再立宗派,于是改学李瑞清。李瑞清以书法名世,画十分鲜见,但画重骨,又没形成宗派,潘天寿在其基础上又强其“骨”,形成特色。也就是说,潘的笔墨强调表现“骨”。所以,后来潘天寿的画名气也高于李苦禅。李的笔墨好,但无所表现,这是十分可惜的。
李苦禅的人品十分高尚,这是事实,无人否认。他自己说:“人无人格,画无画格。”确是如此。李苦禅绘画成功正因于此,但他的画没有取得更高的成就,也和此有点小关系。他是山东人,一身正气,可谓豪杰之士,他为人正直豪爽,不用心机,作画如之。为人不用心机是好的,但作画必须用心机。潘天寿“强其骨”,李可染“打进去”“打出来”,借鉴油画素描,都是用心机在作画,他们也有理论。李苦禅不用心机,也无理论。没有理论的画家多数是糊涂地在画画。只要是画得好的画家肯定有理论,不过,有的人没有写出来而已,像八大山人、弘仁、石谿等虽没有理论著作,但偶尔讲几句,都十分高明。即使他们一句不讲,也属于有理论而不写的画家。现代画家中如北京的贾浩义,虽然没有理论著作和文章,从他的画中就知道他很懂艺术。我后来和他交谈,方知他的艺术见解相当精辟,都在一般理论家之上。还有,西安的晁海,黑龙江的贾平西、于志学(现居北京),以及江苏的吴冠南的画中,都体现出很深的理论,他们谈起传统头头是道,理解力很深,也在一般理论家之上。画得不很好的画家就不会有理论,硬写一些“理论”,必无可观,甚至是文字垃圾。
李苦禅红梅怒放图李苦禅大官风顺图年李苦禅盛夏图李苦禅是属于没有理论的画家,所以,他落后于潘天寿和李可染,他未能成为一代大师。但李苦禅的画还算有成就。他虽然不是一代大师,却高于一般画家。我以前曾说过,书画家成功的三要素,一是修养,二是功力,三是突出的个性。李苦禅的功力很过硬,尤其是他的书法基础很好。他认真学过碑帖,懂得用笔,技巧很高,同时代的画家大多赶不上他,后来很多画家干脆不懂书法。李苦禅精于书法,其书法甚至超过一些专门的书法家,但他的字也是缺少较深的文化修养,最终没达到书法家的境界。书法好,作画的笔墨功力也好。他的个性强烈,不巴结权贵,不拍马逢迎,有骨气。他帮助地下党,大抵是因为这些地下
党都是穷朋友,为穷人办事。日伪时期,他辞去伪事,被日本宪兵队抓去,严刑拷打,但坚贞不屈、铁骨铮铮。正因为他有强烈的个性,所以他的画粗壮而有雄气和豪气,骨骾而有正气,都超乎寻常。他的画的特色乃是他个性突出的自然流露,但缺少文化的过滤。“质粗而文细”,其文不细,不知追求什么,这是他的缺点,这阻碍了他的艺术达到最高境界。
(《江苏画刊》年10期)
作者简介
陈传席陈传席,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特殊贡献专家、现兼任中国人民大学佛教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曾任美国堪萨斯大学研究员、马来亚大学客座教授。年荣获“巴黎荣誉市民”徽章。
出版学术著作《六朝画论研究》(大陆版、台湾版,共13版)、《中国山水画史》(15版)、《中国绘画思想史》、《中国绘画美学史》(选入20世纪“中国文库”)、《陈传席文集》(九卷)、《中国佛教美术全集雕塑卷响堂山石窟(上下)》《中国艺术如何影响世界》、《陈洪绶集》(点校本,中华书局)、《悔晚斋臆语》(中华书局)、《画坛点将录》(三联出版社、港台版)、《陈传席画集》等50余部,并且部分著作被译为外文在国外出版。并在《文物》、《美术研究》、《美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发表文章千余篇。据美术界权威杂志《美术》统计:陈传席研究强度居全国第一名。他被很多国内外年轻学者称为“现代美术史研究之父”。
陈传席教授史论兼备,旁涉文学诗词,在书画创作上重传统,格调高古,富书卷气,自成一家。谢稚柳曾说:“陈传席的画是当代文人画一个顶。”苏联画报曾作专门报道,苏联最负盛名的汉学家、中国美术史研究家查瓦茨卡娅曾撰文称:“中国现代的绘画有三大派,现代派爬得太高,新文人画派靠得太近,唯陈传席画派立得最远。陈传席的画宁静含蓄而有诗意,格调高古,超迈绝俗,是当代最高的文人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3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