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翁画鹰别样境界
鹰,丰姿潇洒,气宇轩昂,禽中之侠者也。它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笔下的独特美学意象,以此为题材创作的画家尤众!山翁画的鹰,呈现给观赏者的却是另一种境界。
《一览众山小》
山翁画鹰,不论尺幅大小,从不用铅笔起稿。无非是先将画什么与鹰搭配,哪里留白等构图的内容大概想一下。之所以从不起稿,是因为“那样的话,在创作的全过程中,就会缺少惊喜”。他进一步解释说:“我不仅喜欢意在笔先,更喜欢笔随心画。我看重那种宣纸上用笔,时刻感受和顺势把持水墨中点、线、面的偶遇效果,且充满律动的变化效果。我每一次画画都特别珍惜和享受这个过程,以免辜负了笔、墨、水和宣纸,从而给出意想不到的呈现。不太喜欢已经设计好了的构图,然后再去完成。当然主题创作是有固定内容的,打小稿也是必须的。”
《鹫为峰》
和山翁聊天过后,请他画画。起笔中锋,先将鹰嘴画出。笔蘸清水和浓墨,寥寥几笔水墨相合相分,重墨与淡墨顷刻间便在宣纸上出现了苍鹰的羽毛和身形。然后,留白处几笔勾勒便有了翅膀。他大多喜欢画一只鹰爪或者干脆不画,用姿态化解。他会“大胆落笔,小心收拾”。只看山翁叼起烟斗,看看画面来上几笔山石,望望窗外又来上几笔淡墨,拂过自己培育的花草再来上几笔浓墨!就这样一天的时光便到了“月如钩”。六尺画下便有了顺口溜儿的题款:“俯瞰八荒欲冲霄,振翅四海任逍遥。仰望宫阙仙境远,崇山峻岭鹫为峰。”
《回眸尘世万物自有化》
就此也就有了《高瞻远瞩》《鹫为峰》《待到雏鹫独立时》《待子图》《一览众山小》《静观其变》《回眸尘世》《母慈子善》这些栩栩如生的作品。
《待子图》
也有人问山翁,“你画的鹰是哪种鹰?羽毛不像呀!鹰嘴不像呀?”他却笑笑说:“我不会从动物学的角度给你解释像与不像,如果水墨画只是画得像,那还画他干什么?看照片就可以了。水墨意境也就不用谈了!”
《静观其变》
《待到雏鹫独立时》
在山翁画鹰作品中,《待到雏鹫独立时》构图、立意、用墨的最终效果,与以往的作品大不同。尺幅不大——CM*50CM,却能感到画外有画,既温馨又忐忑的氛围,别有一番滋味和温情。画左轻轻几笔画出崖石的险绝和空间感。画中偏右是一只成年鹫鹰和两只小鹫鹰,观者完全可以理解为鹫鹰妈妈和鹫鹰宝宝,在等待鹫鹰爸爸觅食归来。但从他们的眼神可以强烈地感受到惊慌!画右的松树与画左的山崖相映衬,凸显其高耸入云的感觉。整幅作品与山翁以往的作品不同的是没有太重的墨色,淡墨中体现了山翁用笔墨所营造出来的,有拟人意境的期盼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思考!也许,山翁画鹰有仁爱爱人的期许,也有回眸尘世万物自化的了然吧!(文/于松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9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