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人生四重境界,才懂得什么叫格局
图中为退躬老师
退躬老师:人生四境说之四
二.历代四境说
这里讲的四境,是根据佛经华严境界,根据华严五祖宗密大师的《华严原人论》,以及唯识学《瑜伽师地论》的四种真实,同时参考近代人物冯友兰先生的四境而形成的一个方便说法。现代的四境说,我们也以方便分为常人、伟人、圣人、大我这四重境界。
甲.冯友兰的翻新
为什么提出四境?四重境界的根据是什么?为了方便,我们先从冯友兰先生的四境谈起。大家知道,冯友兰是近代著名的哲学家,是中国哲学界很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他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曾经写了篇文章叫《原人论》,根据华严五祖宗密大师的原人论翻新了四境说:第一叫自然境界,第二叫功利境界,第三叫道德境界,第四叫天地境界。
1.自然境界
自然境界就是指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油、盐、酱、醋、茶,喜、怒、哀、乐、忧,按照生活习惯,人生经验,把一生过完,不追求,不争斗,也不发明创造,人活一世,草木一秋,自自然然,与草木同朽,所以叫自然境界。这样自然地演化,纯归于自然,就是人生境界的第一重。
2.功利境界
这是我们不甘于自然的这一份慢节奏,要把生命的功能提到很高的程度,速度越快越好,力度越大越好,产生的种种妙用越辉煌越好,所以叫功利境界。这个境界为我们四百年工业文明以及科技信息时代所充分展示,但这也是我们活在当下,发挥功利过度而酿成种种灾变的根本原因。
3.道德境界
道德境界在冯友兰先生看来是高于功利的,为什么?因为功利是用生命做功,把生命的力度和方向朝生命之外追求,把一切生命的能量对象化,把生命的能量外化,而生命自身的建设,生命自身的质量、境界都置之不顾。他认为这样的人生过得是不快乐,不自由,不幸福的。生命真正的自由、快乐和幸福,应该是在生命的内部,应该让生命的作用力回归到情、性这个心灵层面,以产生一种效果,这就是生命质量的提高,生命本性的完善,以此产生生命与生命之间,人与人之间,人类社会之间的一种和谐,一种恰到好处,一种大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这样的境界是生命的高质量,高水平,高价值,所以具有了道德的高度。
4.天地境界
冯友兰先生以为,自然境界没把人的功能发挥出来,由功利境界发挥出来了,但却失掉了自由、幸福和快乐,在道德境界人得到了这份自由、幸福和快乐,但却对生命和生活本身不能超越,不能与万物的因果规律、宇宙变迁的种种法则恰到好处地相应。人类与非人类,人类与天地万物之间,仍然有人类主宰万物,人类引导万物的倾向,人类与万物还有主次差别的存在,这还不是宇宙最终的真理。在宇宙最终的真理中,人类应该是万物的一员,万物与人类同根而平等,仅是各尽其妙用而已。用毛泽东先生的话说叫“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只有这样使人类回归到自然的本怀中,才是最高的妙境,所以称天地境界。
乙.圭峰宗密大师境
佛家在汉传佛教中形成一个大乘教派叫华严宗,又叫贤首宗。华严宗里有一个大宗师,他成就后长期居住在陕西终南山圭峰的山林中,所以世称圭峰大师,法名宗密,四川西充人。圭峰宗密把三藏十二部经、八万四千法门都做了一个高度中国化的提炼与浓缩,甚至把当时作为主体的儒家文化与盛行的道家文化也进行了消化和转移,即融儒、释、道三家为一体,创建了一个非常有名的方法论,叫《华严原人论》。《华严原人论》是对《新十玄门》在人性领域的一次首创性发挥。
华严宗的主要经典是《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是释迦牟尼佛在双树下成道,夜睹明星,豁然彻悟,成就千古慧业的一个心得。因为《华严经》是佛陀的称性极谈,所以当时在场除了几个大菩萨听懂了外,其余的人都如聋作哑,听不懂说的什么。因此,圭峰宗密大师把《华严经》奥义领会到至高的程度后,即用中国的思想智慧,中国的语言来融会经典,所以《华严原人论》所阐释的“生命四境界”,是非常究竟,非常到位的。
那么华严五祖宗密大师的四境是哪四境呢?
1.德化人性
宗密大师把儒家的“人性论”做了一个总的概括,他说儒家文化教育出来的人性是用仁、义、礼、智、信这五个范畴,通过文教的力量陶冶出的人性,这个人性是仁之完美,就是在人道上达到了完美的程度,用于人类社会这是非常好的。但有一个局限,当人类社会出现战乱,出现动荡的时候,儒家文化的人性就派不上用场了。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整个宇宙生命没有进化到人类这一步的时候,儒家文化也派不上用场。所以他认为儒家文化形成的人性,只是人间的、人道的完美,这是华严五祖对儒家人性论的第一个评价。
2.道化人性
华严五祖对道家文化的评价,认为道家文化培养出来的人性,也有优点和缺点。“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文化把人类的妄想,偏见,人性中过度的欲望,包括其他种种不正确的东西都给以了洗涤,这是道家文化美好的一面;但道家文化培养出来的人性也有缺点,就是过分的美化自然,过分的淡化人道,即重天道而不重人道。如果都按照道家文化那样,把人的生命全都回归自然了,那么人类的作为在哪里去了呢?人类在万物中特殊的聪明才智、发明创造还要不要呢?所以宗密大师认为道家文化过分的重天道,过分的美化自然,忽视了人性,忽视了人类的功能。那怎样才好呢?
3.空明人性
宗密大师认为儒道两家都有缺点,只有佛家华严境界里的般若智慧才是克服了儒道两家缺点并体现了两家优点的人性最高境界。当然,他对佛家的智慧也有批评。佛家的智慧主要分很多个层次,他对凡夫的境界、天人的境界、声闻的境界、缘觉的境界都进行了一层又一层地批评,甚至连菩萨境里十地之前的境界都有所批评,认为这些境界在彻见空明真如的层次上还有差别,还不是生命的完美,也不是自然的终极真理。真正能达到生命的完美和宇宙终极真理的只有华严境界。
4.圆觉人性
这就是佛菩萨的境界。他认为最高的境界就是要有佛陀的智慧,就是要有菩萨的精神,只有佛陀智慧和菩萨精神才能达到宇宙终极和生命的完美,这就称为圆觉智慧境界。这境界也叫“一真法界”,湛然灵明,全体即用,森罗万象,交互为变,重重无尽,而又当下了然,常住不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5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