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前开新局处暑,却道天凉好个秋

本文转自:东营网

东营日报社/爱东营讯处暑,第十四个节气,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处(chǔ),《说文解字》解释:“止也”。有人解释为“出”,是不准确的,虽然读音近似。暑,热的意思,尤其是湿热。《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暑气至此而止矣。”“暑”和“寒”相对,是气温的两极。一年四季的温度,说到底都是二者配比的不同罢了。《千字文》说“寒来暑往,秋收冬藏”,西晋文学家陆机说“四运循环转,寒暑自相承”,都是讲大自然四季循环,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每个节气都分三候。处暑第一候,“鹰乃祭鸟”。鹰感受到大自然的肃杀之气,开始大规模地捕捉飞鸟补充能量。鹰在捕杀之后把猎物整整齐齐放在前面,仿佛先要祭祀一番。古人认为鹰是“义禽”,据说鹰不捕杀正在哺育幼鸟的鸟儿。所谓“义”,这是把人类的伦理观投射到大自然身上。鹰处在食物链顶端,不能无差别地捕杀一切,才有源源不断的食物,这是大自然的选择。“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写鹰的诗词都充满了力量。第二候,“天地始肃”,阴气上升,天地开始肃杀起来。宋代大政治家王安石有“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的名篇。王安石很少写词,甚至有人怀疑他善于文和诗,不擅长写词。这首《桂枝香·金陵怀古》让大家叹服,苏轼叹服“此老乃野狐精也”,意思是他千变万化、无所不能。这首词慷慨悲凉,扭转了词坛纤细香软的词风,为豪放派开启了先声。第三候,“禾乃登”。禾是农作物的统称,“登”是成熟的意思,成语“五谷丰登”是农耕民族最大的祝福。我小时候,父亲给人家写春联,总喜欢用这“人寿年丰”“五谷丰登”这些做横批。“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这是范成大写秋收的诗,跟我儿时所在的那个皖西南小山村十分相似。四十年来,每年秋收的喜悦,一直刻画在我的脑海里。

古人认为,秋天在“五行”(金、木、水、火、土)中属“金”,金气肃杀,处暑三候,都跟肃杀联系在一起。古代有一个刑罚制度叫“秋后问斩”,就跟这个有关。古人认为人要顺应自然而不能悖逆自然,春夏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人类也不能杀戮,只能奖赏;秋冬有肃杀之气,所以要把犯人关到秋天之后才处决。因为不是“斩立决”,也给了很多人以申诉乃至翻案的机会。古代科举考试中有一环节叫“乡试”,常常在八月举行,所以叫“秋闱(wéi)”——有人说,这也相当于审判。中榜落榜之间是霄壤之别,范进中举,就是最生动的例证。

处暑节气可以用“一出一入”来理解。“一出”是出伏,今年7月16日入伏,8月25日出伏,整整四十天,一天一天这么熬过来了。今年的江南伏天还特别热。“一入”是入秋。对于苦于酷暑的人们来说,立秋节气给人以希望,给人以精神的寄托,但是“秋老虎”依然咄咄逼人,一点也不让人好受。直到处暑节气,才真正送来了第一份完整的清凉。宋代词人辛弃疾有名句“却道天凉好个秋”,虽然意思是说人到中年才知道愁苦,但凉毕竟是让人舒适的、愉悦的:“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蝉声未用催残日,最爱新凉满袖时。”秋高气爽,从处暑才真正开始。如果秋天是大自然的一场华丽丽的演出,那么处暑才真正揭开了这场大戏的序幕:我们所期盼的、真正的、无比美好的秋天到来了。

处暑的饮食养生特点

中医养生学家指出“秋三月,肺气旺,肺属金,其味辛,金能克木,木属肝,其味酸,故当秋之时,其饮食之味,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这就是说,在饮食调理上也要以防燥护阴为原则,少用椒、葱、薤、蒜,多吃芝麻、糯米、粳米、甘蔗、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

秋季养生重养肺

中医学认为,秋季燥气当令,为秋季的主气,称为“秋燥”。由于燥邪伤人,容易耗人津液,必现一派“燥象”:常见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结、皮肤干燥甚至皲裂等症。秋燥之气以中秋为界,又有“温燥”与“凉燥”之分。如秋初久晴无雨,秋阳暴烈,属温燥性质。但无论温燥、凉燥,总是以皮肤干燥、体液缺乏为其特征。五行之中,肺脏属金,旺于秋季。因肺喜清肃濡润,主呼吸与大气相通,外合皮毛,与大肠相表里,故燥邪最易伤肺,引起咳嗽或干咳无痰、口舌干燥、皮肤干燥、便秘等症。因此,秋季养生应遵循中医养生中提出的“秋冬养阴”的原则,注意护阴润燥,以养肺为先。

“秋乏”是什么道理呢?

在我国民间盛行着春困秋乏的俗语。“秋乏”是什么道理呢?这要从生理学谈起。

从生理学来讲,正常人必须在一定的气温、湿度、气流以及气压等综合气候条件下,机体才感到舒适。盛夏季节,天气炎热,给人的肌肤带来了许多生理变化,如体热散发困难,皮肤黏湿、体温升高;大量出汗使水盐代谢失调,胃肠功能减弱,心脏血管系统也增加了负担,提高了神经活动的紧张度,从而导致能量消耗也相对增加。夏天又得不到充足的睡眠和舒适的气候环境,使过度消耗的能量得不到适度的补偿,结果欠下了一笔“夏耗”债务。

进入秋季之后,气温逐渐变得冷暖适中。轻风吹拂,清心爽神,真是秋高气爽的好时节。而人体各种生理系统也相应地发生变化,出汗减少,体热的产生和散发以及水盐代谢也恢复了日常的平衡,消化功能恢复常态,心血管负担得到减轻,人体能量的代谢达到基本稳定的程度,因而肌肤进入了一个周期性的休整阶段。入秋后,日照时间逐日缩短,基本上“阴阳相当昼夜均”。秋季的夜间,最容易入睡,睡眠深沉而香甜,为此,清晨醒后仍会感到倦乏,还想继续睡下去。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秋乏”。

立秋后为何要多吃扁豆?

中医认为,从立秋到秋分之间的时段叫作“长夏”,常常觉得食欲不振、胸闷腹胀等。这个时候吃点扁豆,有去湿、健脾、助消化、增进食欲的作用。

扁豆属于药食同源的蔬菜,一般人群一年四季均可食用。扁豆含碳水化合物也不多,糖尿病患者也可以放心食用。扁豆衣的B族维生素含量特别丰富,每克扁豆可食用部分的膳食纤维含量为4.4克,比芹菜多了3倍。

扁豆一般要挑嫩的吃,嫩的一般颜色浅绿,泛黄就说明老了。豆荚两头的尖,如果一下就能掐下来,而且水汪汪的,则说明鲜嫩。烹饪扁豆如果不熟透,则容易食物中毒。所以,一定要充分炒、煮透,光开水焯一下是不行的。

养生吃点啥

1.冰糖莲子《仿膳菜谱》

原料:莲子克,冰糖适量。

做法:取干莲子,凉水浸泡,去除内心,倒入锅内,小火炖煮,至莲子熟软时,加入冰糖调味,即成。可当甜点食用。

功效:镇静安神,改善睡眠,滋阴润肺,去火。

2.三鲜丝瓜

原料:鲜嫩丝瓜克,西红柿克,嫩毛豆米50克,精制植物油、葱花、姜末、精盐、味精、湿淀粉、香油各适量。

做法:将丝瓜去外皮,洗净,切成3厘米的长条。西红柿用清水反复洗净后连皮切成薄片。嫩毛豆米用清水洗净后盛入碗中备用。炒锅置火上,放植物油,油至六成熟时,放入丝瓜,翻炒片刻,加清汤适量,放入毛豆米、西红柿片,加葱花、姜末,大火烧沸,焖10分钟,加精盐、味精炒匀,用湿淀粉勾芡,淋入香油即成。

功效:清心除烦、凉血解毒、止渴。

3.木耳炒猪肚

原料:黑木耳25克,猪肚克,青蒜50克,精制植物油、酱油、精盐、白糖、陈醋、姜末、味精、湿淀粉各适量。

做法:将木耳切成小片,猪肚切成薄片。姜末放入热油锅中,炸香后投入木耳、猪肚片和青蒜翻炒后,烹入料酒,加白糖、精盐、酱油和适量清水,煮沸后,用湿淀粉勾芡,打散入味精即可。

功效:健脾和胃、补虚益气。适用于吸收不良综合征、慢性胃炎、胃下垂。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541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