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之表达手法与谋篇布局的最佳范例
王眼球认为毛泽东的词作《沁园春.长沙》,是一篇写作文的最佳范例,从表达手法上和谋篇布局上都值得创作者借鉴。
毛泽东青年时期的塑像一、先从结构上看这首词的谋篇布局,上下两段(两阕、两片)都使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1.内容分析。
(1)上段的前三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是全诗的总起,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大意是:在深秋的季节.我独自一人站在橘子洲头,望着江水在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寒秋,指深秋有寒意,也可以理解为处境险恶。)
(2)上段的主体内容为第4到第10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潜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主体内容也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一个“看”字总领六句(究竟是6句还是7句重在理解)内容,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典型景物,它们构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第七句点评万物在秋日里竞相呈现自由的生命状态。“万物”是对前面6句的概括。(大意是:远望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林点染如画;近看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无数船只争相行驶。仰视,雄鹰在天空中展翅高飞;俯看,鱼儿在江水中轻快地畅游。宇宙中的万物都在秋天里生气勃勃地自由舒展、蓬勃生长。诗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这七句为下面的抒情烘托了背景,准备了气氛。)
(3)上段的最后三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对上段的总结句。从开头看,作者在点出写作要素且推出系列的壮美意象后,发出深沉的感慨和千古悬问。(大意是: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怎不激起万端思绪!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消长兴衰命运的真正主人呢?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明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总结上片(上段、上阕):上片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接下来继续分析下片。
(4)下段前两句:“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是下片内容的总起,点明其时间是“曾”,地点还是这里,人物是“百侣”(指同学)。(大意是:就在这橘子洲上,曾经和许多革命战友聚会、游览,度过了许多不平凡而有意义的岁月。这里,诗人从上片独往旧地重游,自然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5)下段的主体内容为第3到第9句:“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主体内容也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一个“恰”字,统领六句(究竟是6句还是7句重在理解),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第九句表明观点:“粪土当年万户侯。”,是对下段主体内容的一个小结。(大意是:那时候,同学们正当青春年少,意气风发,才华横溢,激情奔放,敢说敢做,革命精神十分旺盛。面对祖国大好河山,指点谈论。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讨恶扬善的文章,把主宰一方的军阀统治者看得如粪土一般。)
(6)下段的最后三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对下段的总议论,也是对上段提出的千古悬问的回答。(理解最后三句,“中流”,江水中间。“击水”,这里指游泳。作者曾自注:“游泳: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见《毛泽东诗词鉴赏辞典》)遏,遏止,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认为是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把飞快行驶的船只都阻挡住了;一种认为“浪遏飞舟”是“到中流击水”的条件。如果按照后一种理解,这三句大意是:“还记得吗?当年我们一同到江心游泳,尽管风浪巨大,连行船也很困难,但我们这些人以同汹涌的急流拼搏为快乐。”这里以设问句结尾,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
总下片(下段、下阕):下片回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内容可借助不同的表达方式写出来二、分析作品中的手法运用。
表达手法有:叙述、说明、议论、抒情和描写。有些同学对五种表达手法总是背不下来。其实,不用背,理解就可以。怎样理解呢?可以联系文章体裁来理解,比如说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说明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议论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议论,散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抒情和描写。
在这首词中,上段的主体内容“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潜底,万类霜天竞自由”,采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作者描写了山、江、鹰、鱼。上段的最后三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所以,上段的主体内容采用的表达方式是先描写后议论。
下段的主体内容为“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采用了叙述的表达方式,回忆当年革命青年的勃勃英气和战斗风貌。最后三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对下段的总议论,也是对上段提出的千古悬问的回答。所以下段的主体内容采用的表达方式是先叙述后议论。
作文要有整体构思,讲究谋篇布局三、借鉴范例,构思作文。
在内容分析的过程,王眼球在括号内补充解释了词句的大意。整首词的大意是这样的:
在深秋的季节.我独自一人站在橘子洲头,望着江水在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远望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林点染如画;近看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无数船只争相行驶。仰视雄鹰在天空中展翅高飞;俯看,鱼儿在江水中轻快地畅游。宇宙中的万物都在秋天里生气勃勃地自由舒展、蓬勃生长。作者面对广阔无垠的大地发出千古悬问:“谁才是主宰你消长兴衰命运的真正主人呢?”
就在这橘子洲上,曾经和许多革命战友聚会、游览,度过了许多不平凡而有意义的岁月。那时候,同学们正当青春年少,意气风发,才华横溢,激情奔放,敢说敢做,革命精神十分旺盛。面对祖国大好河山,指点谈论。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讨恶扬善的文章,把主宰一方的军阀统治者看得如粪土一般。还记得吗?当年我们一同到江心游泳,尽管风浪巨大,连行船也很困难,但我们这些人以同汹涌的急流拼搏为快乐。(字)
把《沁园春.长沙》翻译成字的现代文,韵味少了很多。比如写景的妙笔“红遍”“碧透”所包含的好处全都被雪藏了。若是新作者再橘子洲来赋文,就要用现代文的笔法来描写景物的美妙,写出景物之浓艳的色彩和非凡的神韵,这样篇幅自然会加长,想缩短都做不到啊。新人赋新篇,可以引用名人的名句,这叫引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多数同学不会运用双引号,也就不肯引有名句了。如果把这首词改写成现代作文,作者一定要注意谋篇布局和手法的运用。
以这首词的结构方式和表达手法为例,学生可以写一篇春游或秋游的作文,也可写到某名圣地的旅游经历。对于这种要求有叙述、描写、议论表达手法的作文,多数学生在表述上存着很多可惜。具体的毛病如下:
(1)不能很好地交代基本要素。学生很吝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环境等要素,或语焉不详,或干脆不具备基本要素。
(2)不能有序地描写景物。学生在作文中写物,没有主次之分,缺少条理性。比如在描写花草树木时,没有顺序,有的同学为了凑字,居然还突然间把对秋天的联想写进景物描写,思绪混乱。这首词的上段主体,在描写景物时,给出了最好的范例,作者写完山及山上的树木,再写江和江中的船只。作文的主体内容安排相当于插花艺术的布局,花枝的数量要搭配,色彩要搭配,花语要搭配。作文的主体内容安排,也相当于烹饪的拼盘,各种颜色的水果要搭配得当。如果作文的内容杂乱无章,就相当于服务员直接给顾客端上来一盘已经搅拌得乱七八糟的拌饭,对这样的拌饭,顾客不会接受的。
(3)不会运用议论的表达手式。小学生的作文,最好在全文的最后一句抒发一下感情或表达一下观点或发一句议论;初中生的作文,就要求表达一定的主题意义了,议论的表达方式不要求多,但一定有;高中生的作文,那就是千万不要忽略议论的表达方式,议论就是全篇文章的魂呀。高考作文真题,百分之八九十的概率是议论文。高中生写作文,描写是为了议论作铺垫,叙述也是为了议论作铺垫。怎样发议论呀?你在落笔之前,就应该先确定文章的主题,模仿这首的内容安排来安排你的作文内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4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