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祯青花仕女纹筒瓶鹰击长空竹均楼
崇祯是明朝最后一任皇帝,概括起来明朝共有十七朝十六帝十三陵,其中天顺与正统两朝一帝,十三陵指北京明十三陵,十六帝只有十三陵是因为朱元璋葬在南京不在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没有陵寝,景泰帝死后被正统帝降为王,只有王陵没有皇陵,十六帝去掉三个就成了十三陵。明代到了崇祯已经真正的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国力大大削弱,烧制的瓷器也大不如前,收藏界总是把天启与崇祯的官窑瓷器放一起解读,总称明末。今天介绍的这件青花瓷是我朋友的收藏,属于崇祯朝少有的精品。
这件全称为“明崇祯青花仕女图筒瓶”,筒瓶起源于辽金时期的象腿瓶,器型硕大,到明末称为“筒瓶”,“筒”与“统”谐音,取意“江山一统”,器型硕大有“大一统”之意。明末到清康熙前期烧制比较多,都是为了取江山稳固的吉祥寓意。崇祯与天启一样,所有瓷器没有款识,所以在断代的时候只能以馆藏品与大拍的拍品作为比对标准,贴一张馆藏比对图。
崇祯青花净水碗苏州博物馆馆藏越窑秘色瓷净水碗上图是明代有确切纪年铭文款的崇祯青花净水碗,国博馆藏。下图是苏州博物馆馆藏的三件镇馆之宝之一的五代越窑秘色瓷净水碗,国家一级文物,出土于苏州虎丘塔地宫。净水碗又叫“海碗”,是寺庙盛“圣水”用于供奉的器皿。越窑秘色瓷净水碗等级极高,而明清两朝烧制的净水碗大多数只是提供给普通百姓供奉,属于民窑,相对来说比较粗糙。皇室重臣使用的净水碗大多数都是金银器,所以传世瓷器净水碗很少,国家博物馆馆藏的这件有明确纪年纪事铭文,用青花隶书体书写大明国江西道南昌府南昌县信士商人箫炳,喜助净水碗壹付供奉箫公顺天王御前,崇祯拾贰年仲秋月吉立。其中箫公是鄱阳湖神,瓷器上有铭文非常罕见,因此有极高的研究价值。箫炳此人应该是个很有钱的商人,这件民窑青花采用了景德镇官窑标准烧制,釉水胎土青花与官窑并无差别,隶书字体规范而标准,与官窑无异。所以这件也成为其他崇祯青花断代的比对标准器。
本期青花仕女局部截图崇祯青花青龙拜观音净水碗崇祯时期虽然国力大不如前,但是瓷器烧制却比前朝好太多,特别是青花瓷,以民间故事、历史典故、神话传说为题材,使得青花瓷画片有内涵有主题,磅礴大气,有一气呵成之势。上面是本期的仕女画片,下面是大拍的拍品——青龙拜观音净水碗,取材于《哪吒闹海》,可惜没查到成交价。两件青花发色晕散一致,女性一般体型偏瘦,身段婀娜多姿,青花发色黯淡深沉,这是国产青花料,淘洗不干净所致,但是窑工非常认真,技术高超,人物细致生动栩栩如生。
暗刻如意云纹崇祯青花筒瓶有一个容易疏忽的特征,所有的瓶肩部会有一圈暗刻如意云纹画片,很难被发现,也不容易仿制,这一点可以作为鉴定技巧之一,即使放大图片也只能看个隐隐约约。下面图片是大拍的拍品——明崇祯西厢记人物纹青花筒瓶。这件画片说的是《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中张生拜别崔莺莺进京赶考博取功名的故事。瓶的左上用青花书写“寄语吴刚休折尽,一枝晋待状元来”,而一旁的崔莺莺正手持折枝话别鼓励张生。
拍品青花发色与本期这件不太一样,这是拍照图片色差造成的。V字型地皮草的画法正是崇祯青花风格,这时的青花已经能做到“墨分五色”,只是没有康熙时期明显。
上面图片显示了像泼墨一样的中国画技巧,这种技巧在山石的旁边采用泼墨式苔点皴法,原本由五代画家董源所创,由于董其昌的大力推广,明末又重新流行起来,而瓷器上使用这一绘画技巧仅限于明末清初的青花瓷,这也是重要的判断标准。下图圈足底胎比较细腻,即使是王朝末年也是皇家官窑,只是比不过前朝而已。修胎规整,有细微的跳刀痕,还有点窑裂,因为器型硕大,难以烧制以至于留下窑裂。最后欣赏一件特别漂亮的崇祯青花筒瓶,这是一件大拍的拍品。
明崇祯青花水浒传人物纹筒瓶索超、萧让陶宗旺、解宝。这件崇祯青花水浒传人物青花筒瓶是大拍拍品,青花山石的画法很有康熙青花的影子,可以看出康熙青花继承与发展了崇祯青花,V字型地皮草,泼墨苔点式皴法都是崇祯特有。人物画的大开大合,非常细致传神,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分别是索超、萧让、陶宗旺、解宝。听我一个画家朋友介绍崇祯青花的浓淡分水与顺治略有不同,这个太专业,很难区份,所以顺治青花如果没有明显特征的话,几乎难以断代到底是崇祯还是顺治,我断不了,水平不够。崇祯时期李自成农民起义已经严重威胁大明王朝的根基,理论上皇帝应该很忌讳这种宣扬农民起义的画片,不知道为什么崇祯非但没有禁止,还把瓷器画片画的如此美轮美奂。所以崇祯虽然比前几朝好点,也只能做个太平时期的守成君主,对于整个国家缺少掌控能力,遇到乱世只能留下“为何生于帝王家”悲鸣。
大明王朝结束了,停更两个星期休息一下,后面继续元代瓷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4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