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鹰潭解锁了哪些城乡融合做法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李永华|江西报道
"乡村振兴、城乡融合的节点在乡镇,乡镇上连城市、下接农村,加快乡镇发展、强化乡镇功能,对于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江西鹰潭市委书记许南吉表示。
年12月19日,国家发改委等18个单位联合印发《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方案》,确定11个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其中,仅江西鹰潭和河南许昌两个城市的试验范围为地方全域。
今年3月23日,国家发改委通报全国新型城镇化工作情况时称,作为试验区之一的江西鹰潭,举全市之力全面推进改革试验,围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直接入市、农村产权抵押担保、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等试验任务,开展了大量改革探索,为其他地区开展改革探索提供了有益借鉴。
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盘活闲置土地
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是乡镇,而乡镇振兴的关键落点又是产业,进而落户在乡镇的产业盘活整个农村资产,带动乡村走向共同富裕。
然而,乡镇要发展产业,建设用地从哪里来是一道难题。
鹰潭市城乡融合办吴俊骏说,农村很少有集中连片的土地,集体建设用地零星分散,难以入市,而且,各村的资源禀赋也不尽相同,土地开发利用价值也有差异,现有的建设用地指标难以满足新型城镇化的推进需求,这都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的障碍。
经过两年的探索,鹰潭围绕"资源统筹、平台盘活、收益共享"的目标,以打造入市产业园为核心,形成了就地入市和异地入市相结合的农村土地盘活模式,其入市储备办法、入市交易管理系统、异地入市产业园这3个全国率先经验,受到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的高度肯定。
吴俊骏解释,就地入市将本地腾退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使用权直接投入市场,异地入市是在保证耕地数量不减少的前提下,将分散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指标集中在一起,再挂网拍卖。
为此,鹰潭率先建立全国首个集VR全景看地、一码管地、审批签约全网通办于一体的入市管理系统。
当前,在鹰潭余江区锦江镇精密制造产业园,诸多工程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建设,支撑发展的土地就来自一年多前江西首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异地调整入市。
年1月18日,鹰潭市余江区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公开招拍挂形式取得土地使用权,主要用途为工业用地,使用期限50年。该地块由余江区锦江镇前进村就地入市94.5亩和潢溪镇桂林村异地入市20亩组成。
不只是土地出让,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环扣一环的运营,将原来的农村土地"死资产"变成活资金。
招拍挂土地所获得的收益按入市土地规模分配至前进村与桂林村。然后,两村将土地收益作为入股资金,与余江区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合资成立项目公司,再由项目公司作为业主负责园区的建设及后期运营。
园区建成后,项目公司将标准厂房租赁给精密制造类企业生产经营,所获租金根据股权比例分配到村集体,集体经济组织及成员预计每年可获得分红万元。
国家发改委的上述通报称,鹰潭"因地制宜开展异地调整入市,用于建设锦江产业园、文坊竹产业园等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平台,缓解乡村产业用地难问题。截至目前,完成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62宗、面积亩,交易金额余万元。"
此外,鹰潭还开展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农村产权抵押担保、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等农民持续增收体制机制协同探索。截至年年底,鹰潭累计发放农村产权抵押贷款1.3万笔、54亿元。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量化各类乡村资产4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0.75亿元,量化成员股89万股,实现全市农民变"股民",村集体平均收入超过10万元。
鹰潭市市长张子建表示,高质量推进农村宅改和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就是加快释放"人"的活力、激活"地"的潜力、激发"产"的动力。
医共体建设示范点:塘湾中心卫生院
贵溪市第二中学流口分校
城乡医疗教育教育"双循环":乡村医生"乡聘村用",教师"县管校聘"
近年来,鹰潭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的探索改革也取得诸多成果,乡村医生"乡聘村用",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鹰潭城乡医疗教育"双循环"新模式备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3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