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司马懿的鹰视狼顾,是一种
常言道:“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男不看西游,女不看红楼。”,四句短小精悍的话语,可谓一语中的。
“水浒”中的草莽英雄,每天都打打杀杀,年轻人本来就血气方刚,看多了类似的故事很容易去模仿,这样就很容易给社会造成不稳定因素。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鸿篇巨著,蕴含了很多的权术与谋略,人到老年之后阅历丰富,在看了“三国”之后便会心领神会。如果把权谋用在生活中,那么就会使出阴谋诡计去害人。
而“西游”中,则有很多神鬼志怪类的故事,很容易让人出现不切合实际的幻想。女人本来就多愁善感,如果平时总是“红楼”不离手,那么就很容易受书中悲观情绪的影响,心怀悲悯并抑郁难平。
今天要和大家讨论的,是《三国演义》中,关于司马懿“鹰视狼顾”的内容,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眼神或者姿势呢?真的存在吗?
第一、“鹰视”是什么眼神
《三国演义》第九十一回:“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以兵权;久必为国家大祸”,这句话一语道破了司马懿的狼子野心。
但其中却并没有过多赘述,司马懿到底是如何的阴险狡诈。只是通过“鹰视狼顾”四个字,便淋漓尽致的表现出了这种意图。
如果单从字面意思上去理解,形容目光锐利为人狠戾。当然,“鹰视”也可能是看人的时候,眼神像鹰一样令人不寒而栗。
给人感觉“鹰视”的前提,应该是长着一双大而有神的眼睛。但是进一步分析之后发现,“鹰视”应该是根本不把人当人看的眼神。
因为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司马懿和太尉蒋济聊天的时候,问起谁家的孩子优秀,王凌的儿子如何?
蒋济无心的夸赞了几句,司马懿听后习惯性地眯起眼睛,并如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后来司马懿高平陵之变后,平王凌夷三族,可见“鹰视”是一种死亡凝视。
因为从雄鹰的角度来分析,在它的眼里猎物就是一堆肉而已。而司马懿的眼神能够用“鹰视”形容,说明他绝对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
按照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来看,很多人的性格都是先天遗传,就像变态杀人狂并非后天影响。
第二、“狼顾”是何种姿势
“狼顾”,说白了就是残暴的狼回头,狼若回头、不是报恩便是报仇。据《晋书》记载,所谓的“狼顾”就是身子不动,便可以直接回头看后面的人。
先决条件是脖子比较长,相传越王勾践便是这类人。史书记载“夫越王为人,长颈鸟啄,鹰视狼步。可与共患难,而不可共处乐。”。
说的是越王勾践是一个鹰视狼顾的人,只能够共患难不能共富贵。从严格意义上来讲,“鹰视狼顾”可能是拥有鹰一样锐利的眼神,以及狼一样身不动头已转的生理特点。
但是当这种生理特点放在人的身上时,总会给人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实际上“狼顾”出自《史记》,比喻狼在行走时左顾右盼、回头观望的姿态。
后来用来形容人的谨慎多疑,或者说心怀不轨。而司马懿的“鹰视狼顾”,则是脸部能够正面向后而身体不动。
很多网友在看过电视剧《军师联盟》后,都对演员吴秀波塑造的司马懿印象深刻。有一个场景,曹操想试探司马懿,看一下他到底如人所说“鹰视狼顾”。
于是他抛下手中念珠,当珠子落地时,司马懿心惊肉跳之余,突然背过身子将头转过来。
或许这就是所谓的“鹰视狼顾”吧,但是广大网友这并不认可这种表演。他们认为如果一个人拥有,鹰视狼顾的相貌或姿势,总会让人有一种怪怪的感觉。
并且将鹰和狼两种动物的姿态,集结在同一个人的身上,看起来便会有一种十分搞笑的意味。
犀利的眼神、怪异的姿态,便是现代人对英式顽固的理解。如果大家能够在脑海中想象一下,这两种动物结合在一起的形象,想必一定要笑的前仰后合。
结语
三国时期就是尔虞我诈的时代,如果一个人形式特别鲁莽,或者说做任何事情都不动脑,那么就会“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所以说用“鹰视狼顾”,去形容三国曹魏军师司马懿,主要是为了体现出这个人的阴险、狡诈、谨慎、多疑,并且多具有贬义的语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