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均生说陈发科的裹身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陈发科先生说过:陈式发劲方法有四种。一为轮子边上的劲,只能打起对方,而无损伤。二为轮子内侧的劲,即是挒法,能折断骨节,不可轻试。三为钻头劲,掩手肱拳就是这种劲,非遇真正敌人,更不可轻使。武术界常有:“拳打寸劲”之语。一般武术解为:拳到离对方一寸才发劲。陈式则贴住对方皮肉后方发劲,在意念上能打进一寸去,所以易受内伤。四为崩炸劲,当对方紧搂我腰,方用此劲。然非功力深者发不出这种劲。
我在前面的文章叫做《陈发科说陈式太极拳有四种劲》中依次对四种劲作了详细的介绍。今天再重点说说这个崩炸劲。
崩炸劲最典型的招式就是二路炮捶中的裹身鞭,后来新架改名为“裹鞭炮”,原因可能是陈发科曾说过发劲如炮仗一样从里向外炸开,也可能是因为二路称作“炮捶”所以式名中加上个“炮”字。也有叫“里变”的。
大家知道,陈发科先生打起拳来拳风如山崩海啸、地动山摇一般,非常的雄浑。而陈发科先生的裹身鞭更是如鹰击长空,狂飙千里。此式给洪均生先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是这么描述陈发科先生的裹身鞭的:“陈发科先生练此式能横跃出一丈余远,特别是冬季身穿长袍,作跃式时翩如鸟飞,极为美观,因于其五十生日赠以四言韵语中,借曹子建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以形容其身法之妙。”
此式难在哪里呢?首先第一动的右随掤法就是一个难点。此动虽然是个小动作,则含着太极的粘黏连随之法。具体作法是身向左转,右膝松垂成半盘步,右拳顺缠松肩沉肘随身体左转略向前伸。此动是因右前对手引我右手,我遵循敌要我给的规律,向前随掤。
后面的动作则是连续跃进,左转时跃进,右转时落步。跃起时整个身体如钻头向上螺旋着钻向天空一般。双手则随身体的旋转裹着身体一开一合。左转跃起时合,右转落下时开。一开一合形成一个整圈,上开下合,右手为顺时针,左手为逆时针。
在沈家桢先生所著的《陈式太极拳》的书中,陈照奎先生示范的拳图,两手是从上往下合,又从原线路双开。洪均生先生看到此书此式以为自己练错了,年春,洪均生先生到北京后请陈发科先生将二路练了一次,洪先生也练了一次,又专门请教此式的手部动作,才证明自己没有练错。
还有腿部动作的练法也与陈发科先生有所不同,现在很多是盖步横进的练法,而不是跃进。我们看洪先生说陈发科的裹身鞭能横跃出一丈余远,而且翩如鸟飞,说明是跃起来了。陈发科先生指导学生此式时也说:“当跳起时,后脚跟必须打在后屁股上,这才叫动作到位。”也说明此式是跳起来做的。
我们曾经见过以前的气功表演,把一根铁链绑在胸前,表演者一用功,铁链崩断。此式与这个气功表演略同,都是自内向外发力的。但又有所不同,太极是靠身体的螺旋力挣脱后方对手的搂抱的。
双足的跃进,再加了身体的螺旋上升,还有双手的开合,需要全身肢体的紧密配合,动作的确很难。但不能因为难而改变它的练法,否则就会南辕北辙,白费无用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4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