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第333课躍跃和跧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足”部的两个汉字:“躍”和“跧”,这两个字中,“躍”字简化为“跃”,是常用汉字,因此今天的重点汉字是“躍”。两个字的详情如下:
1、躍(跃)。读音有两个:
(一)yuè。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的解释是:“躍,迅也。从足,翟声。”形声字。本义是迅疾。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称:“迅,疾也。”典籍中未见此义有应用实例。这个“躍”,同“走”部的“趯”意义相同。徐灏的《段注笺》:“走部趯同。”从足从走,足是体,走是用。
所谓的躍,现在常用的意义就是跳跃,就是“绝地而起”(邵宝语),要做到绝地而起,只能迅疾动作。
(跳跃)《广雅·释诂一》:“躍,跳也。”《玉篇·足部》:“躍,跳躍也。”比如《易·乾》:“或躍在渊。”孔颖达疏:“躍,跳躍也。”又比如《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公子)从人丛中跃出,如一只老鹰半空飞下。”
也引申指发展快速。比如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二章第一节:“商鞅变法以后,秦国一跃而为中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我们知道,实际上,秦国最终统一六国,其实是建基于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本义之外,躍还有其他用法,比如:
(1)物价上涨。这个意义也跟“踊”相通。《汉书·食货志下》:“而不轨逐利之民畜积余赢以稽市物,痛腾跃,米至万石万钱,马至匹百金。”颜师古注:“言以其盈余之财蓄积群货,使物稽滞在己,故市价腾贵。”就是所谓的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使物价上涨。
(2)向上。《广雅·释诂一》:“躍,上也。”在这个意义上,略同于“踊”。实际上容易理解,跃起,必然有向上之义。
(3)进。《广雅·释诂二》:“躍,进也。”这是引申义。
以上两个意义,未见典籍有应用实例。
(二)tì。这个读音出自《字汇》。组成叠词“躍躍”指迅疾跳跃貌。《尔雅·释训》:“躍躍,迅也。”郭璞注:“盛疾之貌也。”比如《诗·小雅·巧言》:“跃跃毚(读chán,狡猾)兔,遇犬获之。”迅疾跳跃的狡猾兔子,碰上猎狗把命送。汉字的复杂就在于此,明明意义近乎相同,读音却不一样。
(猎狗捕兔)躍的小篆写法如图:
(躍的小篆写法)2、跧。读音有两个:
(一)quán。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的解释是:“跧,蹴也。一曰卑也;絭也。”形声字。本义有两说:
本义之一:踹;踢。即《说文》所说:“跧,蹴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蹴,蹑也。”桂馥《说文义证》:“《一切经音义》十一引作‘蹋也。’蹋鞠即蹴鞠。”
(蹴鞠图)本义之二:蜷伏。就是《说文》所说:“卑也,絭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絭,当为拳曲之拳。《鲁灵光殿试》‘狡兔伏跧于柎侧’注当引‘卑也,絭也’李善引‘蹴也’,非。”王筠《说文句读》:“跧伏之义”《广韵·仙韵》:“跧,屈也。”就是蜷伏,蜷曲。我们平常说的蜷腿的“蜷”,正字应当是“跧”。清代陈文述有一首《哀冻死者》:“毙者十余辈,僵卧如鼠跧。”形容冻死的人蜷曲肢体。
本义之外,跧还有其他用法,比如:
(1)伏地行走。《广雅·释诂三》:“匍、跧,伏也。”王念孙《广雅疏证》:“匍与伏通,《说文》:‘匍,手行也’;‘匍,伏地也’。《释名》云:匍匐,小儿时也……匍,伏也,伏地行也。人虽长大,及其求事尽力之勤犹亦称之。诗曰:‘凡民有丧,匍匐救之’,是也。”《广雅·释言》:“跧,匍匐也。”
(匍匐前进)这段话很绕,但意思并不复杂。“跧”与“匍”通,就是伏地行走,即匍匐,所谓的匍匐,像幼儿时的样子,人长大之后,如果有什么时事情需要尽力而为时,也会匍匐而行。这里引用的《诗》指《诗·邶风·谷风》里的“凡民有丧,匍匐救之。”意思是,如果邻里出了急难之事,就是爬着也要去救。
(2)曲膝盘足。唐代王仁呴《刊谬补缺切韵·仙韵》:“跧,屈足。”徐珂《清稗类钞·风俗类》:“北方居民,室中有火炕,入门。脱屦而登,跧坐于炕。”就是盘腿上炕。这其实就是“跧腿”。
(东北人上炕曲膝盘腿)(3)弯腰。这是方言。清代孙锦标《南通方言疏证·卷首》:“跧,折腰也。”
(二)zūn。这个读音出自《广韵》。蹙。《广韵·谆韵》:“跧,蹙也。”未见典籍有应用实例。
跧的小篆写法如图:
(跧的小篆写法)(之,部分图片引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4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