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自己有没有管理才干用这个故事测测就

如果你对管理领域稍有了解,一定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关于鹰重生的故事。

故事是这么说的:老鹰是寿命最长的鸟,可以活到70多岁。不过当它活到40岁时,他的喙、爪子、羽毛都已经老化了。要想继续活命,它必须飞到悬崖上,用岩石把喙敲掉,让新的喙长出来。再用新的喙把自己的指甲拔掉,让新的爪子长出来。最后把羽毛拔掉,让新的羽毛长出来。就这样不停地自残,5个月以后,老鹰才能够重新飞翔。只有这样,它才能再活30年。

这个故事你听过吗?

你会不会感叹:一只老鹰都能做到的事情,为什么人就不能做到呢?

很长一段时间,这个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深受管理领域的人追捧。不管是老板,还是员工,都能够被它打鸡血。

可惜,这个故事是假的,网友论证如下:

首先,鹰的重生有各种版本,我们就用鹰中最著名的一种“白头海雕”作为例子。白头海雕野外寿命约25年,人工饲养寿命可以超过50年,以上这已经是白头海雕的极限生理数据,并且是假设它身体健康不生病的情况下的自然寿命。因此,第一条就否定了故事内容,因为鹰的自然寿命根本就达不到70年。就算不是白头海雕,全世界的鹰没有一种是能活过70年的。第二,鹰的喙是长在头骨里的,这相当于人的嘴巴一样。如果像故事里说的那样整个喙断了,那么这玩意是绝对不可能再生的。就好比你的嘴巴被切掉了,你还能重新自己长一个嘴巴出来吗?而且鹰还会因为没了喙,无法觅食而饿死。第三,故事中描述,鹰花费了5个月时间来重生。其实这里有一个很明显的问题,5个月它吃什么?鹰不是冬眠动物,它没有办法不吃食物渡过几个月时间。第四,故事中描述,鹰把自己的爪子全部拔掉了然后等重生。这个也是假的,因为鸟的指甲就像任何动物的指甲一样,是通过趾端的甲母细胞不断分生延长的,根本不需要连根拔的。第五,故事中描述,鹰把自己的羽毛全部拔掉了然后等重生。这个就更不可能了,鸟的羽毛我们可以理解为是人的毛发,正常的新陈代谢毛发是会自然脱落和更新的。如果像故事里说的那样等40年才更新一次,那还不成了“鸡毛掸子”吗?

用这样一个编造出来的假故事去解读人或者组织的变革,那简直就是胡乱总结,离谱得不行。

愿意这样说的人,更多的是一些所谓培训公司包装出来的管理大师。他们经常善于讲一些伪管理知识,用故事来替代管理,就像这样的动物故事、历史故事、国学经典,或者是拿像《亮剑》、《琅琊榜》、《西游记》之类的电视剧来讲管理。

这种颠倒管理知识、半瓶水叮当响的忽悠派,比那些只读书而从不接触实践的管理学家杜撰的管理概念还可恶。

它不仅不能帮助你,还会给企业喂下毒药。因为这些故事常常让人忽略了边界、情境和逻辑。这就像写作文时,你已经得出了一个结论,然后反复地去找印证这个结论的相关素材一样,是片面、狭隘的。

这个故事之所以广为人知,是TCL当年面临亏损,为了激发内部变革而常引用的故事。

现在,80后步入领导岗位,90后成为中坚力量,00后怀揣梦想初入职场。这意味着在企业的用人结构上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年轻人,面对个性十足的一代,如果想再用这样的鸡汤洗脑,激发内部变革,成功的几率越来越小。

如何进行管理变革,领导年轻一代?成了众多管理层的新挑战。

在李顺军的新书《领导力就是不装》中,他简练地告诉我们——领导力就是不装B。由于审核原因,所以此书的名字,也缩减成了《领导力就是不装》。

不装的第一要点就是进行管理变革。

企业怕变革,因为变革意味着会损害其他人的利益,会产生利益冲突。但实际上,管理没有绝对的正确,只有永恒的实践。

随着人员结构的变化,管理也必将做出新的改变。但直到现在,许多企业中运用的管理,仍然是工业时代的管理模式。

这就必然导致组织能力的失效,管理落后于商业发展,成为了企业发展的难题。当然也是员工敬业度不高,组织效率低下的关键所在。

为什么领导者只有不装,才能够推动管理变革呢?

因为但凡领导者在那里装,他就会扮演权威,就会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捍卫自己的面子和虚荣心,捍卫自己的既得利益,从而沿袭着过往的管理模式而不愿去改变。

这样子会直接导致他太过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201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