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坚壁清野,生不逢时,凭一己之力令秦国
战国四大名将里李牧的综合能力可能排不到第一,但论惨,他绝对杠杠的排第一,那生不逢时简直就是为他量身定做的词!
李牧一生事迹可分两个阶段,一是在边境坚壁清野,一是在前线生不逢时。
坚壁清野
很多人其实不了解匈奴,在他们的印象中匈奴入侵就是来抢土地的,来占领地盘的,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
匈奴以骑兵闻名天下,本身也是个游牧民族,他们的大肆进攻不只是来抢劫的,抢钱,抢女人,抢粮食,最重要的是以战养战。对于占领中原土地,其实没有什么太大愿望,草原上自由的苍鹰又怎会自己种地呢?
所以,边境的匈奴来犯就是快入冬,土匪来打秋风的概念。但是匈奴人打劫频率太高了,极大程度的影响了边境百姓的生存,所以长城这种战略方式应运而生。长城其实只是为了阻挡匈奴骑兵的马,而匈奴人,没了马就只是汉军的待宰羔羊罢了。
于是为了对付匈奴,李牧就想出了坚壁清野的绝佳主意。那就是把城池周围的百姓迁入城中,把农田烧毁,灌木烧尽,河流断流。硬生生把匈奴能劫掠的地方废成荒地。
这样一来,匈奴再犯时,东西抢不到,城也攻不下,粮食不够吃,水也没得喝,以战养战固然有效,但李牧压根不和匈奴打。
没有物资补充,攻城战也打不起来,匈奴大军只能立于城外眼巴巴的看着粮食吃完,饮水断绝,马儿渐瘦,军心动荡。能怎么办,只能撤退,风紧扯呼。
匈奴人一看,这李牧简直乌龟转世,是真的苟。然后日渐丧失戒心,只当李牧军队是缩头乌龟,不敢与匈奴开战。
但李牧是谁,那可是未来被封武安君的男人,坚壁清野不只是防御战率,而是攻防一体。匈奴骑兵闪电战,长途奔袭作战都是天下无双,但是匈奴南下作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长期的坚壁清野,匈奴人早衰失去了作战的勇气,更别说对汉军还有警惕之心。
如此境况,毒蛇漏出了毒牙。李牧竟然乘匈奴放松警惕直接冒险出城偷袭,结果匈奴实在是放松了警惕,李牧带兵摸到了大本营都没“听到脚步”,一夜之间,匈奴大败。
长时间悄然训练,赵国军队已然训练有素,城内更是物资丰富,偷袭匈奴后更是士气盎然,而反观匈奴,粮草不足,士气不振,未战即有破败之姿。
最后即使是匈奴赌上一切发起进攻,依旧是被李牧以各种计谋、战阵以少胜多战胜了南下犯境的匈奴大军。杀敌十余万人,不仅如此更是一鼓作气灭襜褴,败东胡,降林胡......此后十多年,匈奴未敢再次犯境边疆。一时之间,李牧名气大增。
生不逢时
公元前年,这位在边境叱咤风云的武将被一纸诏令弄回了朝堂担任了相国,当个相国也就算了,赵孝成王又让他当个外交官去秦国交涉赵国质子之约,不过最后结果还是不错的,但赵国质子回归,也未曾不是一种灾难。
十三年后,时间来到公元前年,秦国大举进兵赵国,秦国大将桓齮越过太行山大肆进攻,斩杀赵国将军拿下平阳,武城等地。
赵王迁无奈之下把李牧从边境掉回,阻拦秦国进攻,也正是此场战役真真正正地奠定了李牧战国四大名将的地位,更是受封武安,世称武安君李牧。
话说李牧与前线军队回合后,并未选择迎战,而是分析利弊,选择了暂避锋芒,铸建工事被动防御。
一如在边境坚壁清野,李牧在大逆风局势下选择以空间换时间。此消彼长之下,秦国大将桓齮急于求成,转而攻击肥下,以伺李牧援救肥下,给予巨大打击。
但桓齮小瞧了李牧,李牧不但没有踏入陷阱,更是正面大举进攻营垒前的守军,守军大溃,不仅全部被俘,秦军留守大营的营地更是被李牧掌控。那桓齮更是在回救大营途中被李牧伏军包围,苦不堪言。
此战史称肥下之战,李牧也因大获全胜获封武安君。
春秋战国分裂已久,统一是必然趋势,顺应天地,合乎人伦。但百年国祚毁于一旦,是各国接受不了的,从合作连横到纵横捭阖,各个国家都在寻求那一线生机,可最终还是秦国占据了天时与人和,纵然偏安西部没有地利,还是笑到了最后。
而李牧生不逢时也从此而来。赵国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来,建骑兵,以对诸国;铸长城,以防匈奴;整万军,以击列国。
国内君臣和睦,百姓安康,能人辈出。崛起速度相较秦国不遑多让。战国中期,秦国独步列国之时,赵国已然也是无敌之姿。
可惜赵武灵王亦非圣人,所行之策终究是影响后世,致使赵国在这场争霸之战中湮没于历史岁月长河之中,实在可惜。
赵武灵王对赵国开疆扩土的功绩自然无法否定,但他自创“主父”一行为,之后更是扶植废太子赵章于代地为代王,妄图与赵王平分赵国,如此行径实在是祸起萧墙,为乱天下。
最终得了个饿死沙丘,得了个讽刺意义的谥号“武灵“,实在是咎由自取,更是为赵氏一脉埋下祸根。
赵武灵王十五岁临政,其子赵何十余岁被传位赵王,二者皆是生活在“被辅佐”之下,不知是否是这缘故,此后的赵王猜疑心都极重,赵国更是毁在这猜疑心之下。
长平之战,赵孝文王被小人蒙蔽,换老将廉颇为赵括,结果赵国长平之战大败,白起坑杀赵军四十万将士,赵国自此一蹶不振。
最终一战,赵幽缪王被小人蒙蔽,斩杀大将李牧,司马尚,结果无人可敌王翦,邯郸城破,赵嘉出逃代地,六年后赵代王嘉被俘,赵国国灭。
可惜长平之战廉颇被逼走时,李牧还是稚子。可惜肥之战以后,赵国早无大军供李牧驱使。
可惜赵王丹、偃、迁皆为听信谗言之辈,纵有廉颇,李牧也难保赵国安康。
纵有经天纬地才能,纵有以少胜多之法,纵有保国安宁之心,终究生不逢时没有机会斩一国之野望,护一国之平安。令赵国苟延残喘数年,也是极限了。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可怜!可惜!可叹!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4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