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垃圾找到自己的美,闵行探索回收垃

        

年7月1日,垃圾分类条例在上海正式实施已满一周年,垃圾分类已成为上海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废弃物可回收利用的探索也从未止步。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实地探访发现,位于上海闵行区浦锦街道的两网融合中转服务站里,可回收物成了“香饽饽”。

在这个占地一万平方米的中转服务站里,轮胎和金属构件等可回收垃圾在能工巧匠手里变废为宝,制作成各种可供观赏的卡通造型艺术品。

涂装靓丽、清新又炫酷的浦锦街道两网融合中转服务站。

用汽车摩托车旧零部件做成的“大黄蜂”工艺品,高达4米,重公斤,被称为服务站的守门将军。

每天早上,一辆辆可回收物清运车驶入浦锦街道两网融合中转服务站,浦锦街道71个小区和9个村的可回收物都进入这里。

泡沫塑料、玻璃瓶、塑料、纸板箱、废金属、旧纺织物等可回收物在打包区分门别类,整洁有序地堆放在不同区域。

在对面工艺制作区域,工人们正在将轮胎和金属构件等制作成可供观赏的卡通造型艺术品。?

能工巧匠们将不同可回收垃圾分门别类,然后制作成各种新颖别致的工艺品。

一位园艺师用汽车轮胎切割成不同零部件,耗时近半个月,制作出一只体型硕大的绵羊。

今年3月份以来,位于上海闵行区浦锦街道的两网融合中转服务站为可回收物找到了发挥作用的新舞台。

两网融合中转服务站运营方——上海鼎诚环卫服务公司成立了设计制作团队,通过事先设计草图,再利用可回收物中的合适材料进行制作,废铁等可回收物就变身成为各种雕塑工艺品。

“95后”的设计师宫廷,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工业设计系,她对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很感兴趣。她每天的工作,是根据不同垃圾的特性,为回收再利用的垃圾设计外观造型,设计好三维图纸后,再由驻场园艺师制作出实物。

屏风,酒瓶,海绵宝宝,苍鹰,千里马……这些颇具观赏价值的工艺品,都由各类可回收垃圾制作而成。

浦锦街道的两网融合中转服务站有颗“智慧大脑”,街道内的垃圾回收动态在监控室大屏幕上一清二楚。

?下一步,浦锦街道打算将此类工艺品和街道园林景观建设相结合,以园林景观小品的形式在街头展现出来,让更多的居民提高环保意识,从源头减少垃圾的产生。

    

栏目主编:张春海

    

本文作者:李茂君司占伟

    

文字编辑:张驰

        

图片编辑:张驰

    

编辑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318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