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夜读写意大矾山人民资讯

写意大矾山

黄水成

庚子岁末,在灵通山东麓,看到前方有座山浮出水面一般,高高地矗立在天地间,凛凛然,像张满弦的风帆,直朝我们驶来,顿时大为错愕。同行的山梁兄说,那是大矾山!心里一惊,大矾山远在南胜,且不说与灵通五六十公里的车程,即便两山直线也在三十里开外。此时,大矾山近似在眼前,顿疑为幻象。

我对大矾山并不陌生,却未曾领略它的雄姿。初春恰逢丽日,约了三五文友,带上几位寒假大学生,直奔大矾山而去。当初瞬间的对视,成了此时的约定。

车到山腰上的梵净寺停下,我们顺着柚园小径走入林中,这是一条“之”字形羊肠小道,没有护栏,没有石阶,一路蜿蜒盘升。山里人常以“一坎到肚脐,两坎到目眉”来形容山路之陡峭,用它来形容眼前这段山路尤为贴切。在这又陡又滑的山坡上行走,感觉人和地面构成尖窄的锐角越来越小,每一步都需放低重心,猫着腰,还要当心脚下踩虚打滑,几近攀岩。攀登刚拉开序幕,大矾山便毫不客气地给我们一个下马威。

大约过了半个多钟头,身体和地面逐渐回到垂直状态,紧张的肌肉逐渐松弛下来。虽然脚底多是起伏的岩石,但地势相对平缓,再往前一小段,竟然迎来一段平地,终于登上大矾山脚下的第一座小山峰。喘口气,补点水,从容地打量一下四周的风景。

沿着山脊线蜿蜒而上,又绕过一段弧形山丘,就到了主峰山脚下。就像起伏的乐章,眼前山势再次陡然抬升,草木逐渐稀疏,脚下沙砾越来越多,这里很像西北高原或荒漠,虽然植被完好,但难掩其沙砾化的脆弱生态。随处可见裸露的岩石横亘在路旁,嶙峋峻峭,每块岩石都个性鲜明。

在山坡灌木丛中穿梭,猛一抬头,被一头“巨狮”拦住去路。原来是从山体长出来的一整块巨大岩石,当地人称“狮子峰”。浅褐色中还透着微赭色,岩表风化得坑坑洼洼,看上去十分粗粝,带着野性。这远古洪荒留下的杰作,就像一幅油画。从不同方位欣赏狮子峰,都能领略到不同的风景。从远处观赏,它像一朵浪花;从山顶到狮子峰连起来看,更像一枚巨大的“如意”,斜斜地搁在山冈上……谁能相信眼前这凸凹不平的大岩石,竟会成为天地间最写意的风景?其实,大矾山上的无数风景,都等待你去发现。

从狮子峰往山顶越发险峻。到处是凸起的石壁,感觉一直在岩石间穿梭。我们就像一只攀附的蜗牛,在峭壁上缓慢移动。不知又走了多少个峰回路转的“之”字形路,好不容易才在正午时分登上山顶。峰顶是一小块平地,除了西北面,其他三面都是几近垂直的山崖。

自古以来,大矾山就像当地的神山一般,被世世代代的南胜人乃至平和人深深仰望。没有文人墨客留下足迹;没有神秘的传说……这里的一景一物,都是未加修饰的,原始而神秘,狂野而惊险。翻越大矾山就成了一种挑战,一种自我超越,眼下,有不少驴友前来攀登、探险。

此时,上空飘来一只苍鹰,傲然盘旋在群山之巅。我的眼睛随着它那没过天际的身影,掠过辽阔群山,心头舒展。从顶峰回望,四周山峰环绕。大矾山过去叫九牙山,是否因这犬牙交错的山峰而得名也未可知。除了眼前主峰,其余诸峰都呈筒状,几百米深的崖壁令人望而生畏。想必我在灵通望见的,就是眼前这高高挺立诸峰,它们挺拔的身躯越过了逶迤群山。

山顶峰峦如簇,底下却是断裂带一样的峡谷地貌。绿荫掩映中的大矾山露出真面目,它是一座高高擎起的巨石,是从大地深处涌起的丰碑。大矾山和周边群山不同,没有臃肿的身躯,而且至今仍在瘦身。山上的岩石不断风化、脱落,它拒绝累赘,它抖落多余的尘土,除了岩石还是岩石。方圆百里,它孤峰突起,筋骨毕露,傲视穹苍,直到地老天荒。

作者简介

黄水成,笔名梦秋痕,男,福建平和人。中国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二十二届高研班学员,记者。先后在《十月》《山花》《福建文学》《时代文学》《湖南文学》《绿洲》《山东文学》《文艺报》《文汇报》《闽南日报》等几十家文学期刊及报刊发表作品一百多万字。

朗读者简介

刘慧洁,《闽南风》杂志编辑,播音主持专业毕业。喜欢朗读、写作、摄影。

来源:闽南日报

闽南日报社网络中心、专副刊部出品

音频制作:刘慧洁

图片来源:平和新闻、昵图网

编辑:郑欣值班组长:郑来珍值班主任:罗蓉芳策划:吴荣光值班总编辑:赖雄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29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