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诗诗经大雅旱麓,恤民力,则

旱麓

瞻彼旱麓(lù),榛楛(hù)济济。岂(kǎi)弟(tì)君子,干(gān)禄岂弟。

瑟彼玉瓒(zàn),黄流在中。岂弟君子,福禄攸降(jiàng)。

鸢(yuān)飞戾(lì)天,鱼跃于渊。岂弟君子,遐不作人?

清酒既载,骍(xīng)牡既备。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瑟彼柞(zuò)棫(yù),民所燎(liáo)矣。岂弟君子,神所劳矣。

莫莫葛藟(lěi),施(yì)于条枚。岂弟君子,求福不回。

一、音韵

韵部:

第一章:济、弟,脂部;

第二章:中、降1(hōng),冬部;

第三章:天2(tīn)、渊3(yūn)、人,真部;

第四章:载?(zì)、备?(bì)、祀、福?(bì),质部;

第五章:燎(liáo)、劳,宵部;

第六章:藟、枚、回,微部。

注:

降(hōng):又《集韵》乎攻切,音轰。又《唐韵正》古音訇,凡降下之降,与降服之降,俱读为平声。故自汉以上之文无读为去声者。《诗·召南》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又《大雅》瑟彼玉瓒,黄流在中。岂弟君子,福禄攸降。《又》既燕于宗,福禄攸降。公尸燕饮,福禄来崇。《左传·哀二十六年》六卿三族降听政。《注》降,和同也。和同即切降字,乃疾言徐言之别耳。《楚辞·九歌》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天(tīn):按:先韵,古与眞文通,故天字皆从铁因反。考之经史皆然,惟《易》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与庚靑通耳。《正字通》谓,至尊莫如天,天以下又莫如君父,字音必不可僭易攺叶,所论颇正大。,武后所造天字,似篆文天。渊(yūn):《康熙字典》又《集韵》一均切,音晕。载(zì):《康熙字典》又叶子利切,音自。备(bì):《康熙字典》又《康熙字典》叶蒲必切,音弼。(质韵)《诗·小雅》礼仪既备,钟鼓旣戒。戒音吉。福(bì):《康熙字典》又叶笔力切,音壁。(职韵)《诗·大雅》自求多福。《仪礼·士冠礼》介尔景福。俱叶上德字。《正字通》福本有逼音。说文从示畐声。贾谊《治安策》,疏者或制大权,以福天子。乃逼譌为福,非福与逼通也。诸韵书误以为福、逼同音共义,合为一,盖未详《毛诗》、《仪礼》及《安世房中歌》、班固《明堂诗》,福皆读逼,与逼义不相通也。韵会职韵逼字注云,通作福。字汇福与逼同,尤非。

按:以上韵部归类依据《王力上古音》,古音读音则依据《康熙字典》,有个别读音根据现在的汉语拼音略作调整。我们可以尝试用两种读音来读诗经,体会诗经其实也都是押韵的。

二、释义第一章

瞻彼旱麓1〈音鹿〉,榛楛〈音戸〉济济2〈上声〉。岂弟君子3,干禄岂弟?。

兴也。

注解:

瞻:临视,仰视。旱:山名,在陕西省南郑县。麓:山足也。榛:树名,结实似栗而小。楛:树名,似荆而赤。榛和楛都是丛生小灌木。济济:众多也。《山海经·西山经》:“上申之山,上无草木,而多硌石;下多榛楛,兽多白鹿。”岂弟:乐易也。君子指大王、王季也。干禄:求福。

○此亦以咏歌文王之德。言旱山之麓,则榛楛济济然矣。岂弟君子,则其干禄也岂弟矣。于禄岂弟,言其于禄之有道。犹曰其争也君子云尔。

今译:看那旱山脚下,榛树和楛树济济众多。和乐平易的君子啊,求福就在和乐平易了。

榛树

楛树

第二章

瑟〈三家,作卹〉彼玉瓒1〈才旱反〉,黄流在中2。岂弟君子,福禄攸降3〈叶呼攻反〉。

○兴也。

注解:

瑟:洁鲜貌。玉瓒:圭瓒也。以圭为柄,黄金为勺,靑金为外,而朱其中也,天子祭神时抟用的酒器。黄流:秬鬯(以黑黍和郁金酿造的酒)。孔颖达疏:“酿秬为酒,以郁金之草和之,使之芬香条鬯(畅),故谓之秬鬯。草名郁金,则黄如金色;酒在器流动,故谓之黄流。”福禄:幸福与爵禄。攸:所。降:下也。

○言瑟然之玉瓒,则必有黄流在其中。岂弟之君子,则必有福禄下其躬。明宝器不荐于亵味,而黄流不注于瓦缶,则知盛德必享于禄寿,而福泽不降于淫人矣。

今译:那洁白鲜明的玉柄金勺,金黄的秬鬯酒在玉瓒中流动。和乐平易的君子,是福禄所降下。

第三章

鸢〈音沿〉飞戾天1〈叶铁因反〉,鱼跃于渊2〈叶一均反〉。岂弟君子,遐不作人3?

兴也。

注解:

鸢:鸱类,又名“老鹰”。戾:至也。李氏曰:抱朴子曰:鸢之在下无力。及至乎上,耸身直翅而已。盖鸢之飞,全不用力,亦如鱼跃怡然自得,而不知其所以然也。渊:深潭。遐:何也。作人:变旧造新之辞。作,起也,造也。《诗·大雅·棫朴》:“周王寿考,遐不作人。”

○言鸢之飞,则戾于天矣。鱼之跃,则出于渊矣。岂弟君子,而何不作人乎。言其必作人也。

今译:老鹰飞到天上,鱼儿跃入深潭中。和乐平易的君子,何不起用造新人?

第四章

淸酒既载1〈叶节力反〉,骍〈音觪〉牡既备2〈叶蒲北反〉,以享以祀3〈叶逸织反〉,以介景福?〈叶笔力反〉。

○赋也。

注解:

清酒:清洁之酒。载:陈设。骍牡:赤色的雄性牛马等。备:全具也。承上章言。有岂弟之德,则祭必受福也。《诗·小雅·信南山》:“祭以清酒,从以骍牡,享于祖考。”享:祭也,献也。献于神曰享。祀:祭也。贾公彦疏:“天神称祀,地祗称祭,宗庙称享。”介:助,相助,佐助。景:大也。《笺》:受大福也。语出《诗·小雅·楚茨》:“以妥以侑,以介景福。”

今译:清酒已经载置尊中,红色公牛已经充备。以此献于宗庙以此祭祀先祖,以此祈求获得大福。

第五章

瑟彼柞棫1,民所燎矣2。岂弟君子,神所劳〈去声〉矣3。

兴也。

注解:

瑟:茂密貌。柞:栎也。棫:白桵也。燎:假借为“尞”。烧柴祭天。劳:慰抚也。

今译:柞树和棫树的茂密,是因为人们烧去了它旁边的野草。和乐平易的君子,是天神所要慰劳的。

柞树

棫树

第六章

莫莫葛藟1〈音垒〉,施〈韩诗作延〉于条枚2〈音梅〉。岂弟〈韩诗作恺悌〉君子,求福不回3。

兴也。

注解:

莫莫:盛貌。《诗·周南·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葛藟:植物名。又称“千岁藟”。落叶木质藤本。叶广卵形,夏季开花,圆锥花序,果实黑色,可入药。《诗·周南·樛木》:“南有樛木,葛藟累之。”《左传·文公七年》:“葛藟犹能庇其本根,故君子以为比。”施:移。条枚:枝曰条,干曰枚。回:违。邪,邪僻。

今译:茂盛的葛蘲,蔓延到了树的枝干上。和乐平易的君子,求福不违先祖之道。

三、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

《毛诗序》:“《旱麓》,受祖也。周之先祖,世修后稷、公刘之业,大王、王季,申以百福干禄焉。”

《旱麓》六章,章四句。经六章皆言大王、王季修行善道,以求神祐,是“申以百福干禄之事”也。受祖,言文王受其祖之功业也。

第一章,被《国语·周语》引用。

周景王二十一年(公元前年),将铸大钱。单穆公进谏(节选)

“《夏书》有之曰:‘关石、和钧,王府则有。’《诗》亦有之曰:“瞻彼旱麓,榛楛济济。恺悌君子,干禄恺悌。’夫旱麓之榛楛殖,故君子得以易乐干禄焉。若夫山林匮竭,林麓散亡,薮泽肆既,民力凋尽,田畴荒芜,资用乏匮,君子将险哀之不暇,而何易乐之有焉?”

单穆公在引用这一章的时候,解释了一下,旱麓之榛楛济济众多,所以,君子得以易乐(岂弟)干禄也。“瞻彼旱麓,榛楛济济”以喻大王、王季有德于民。

第二章,“瑟彼玉瓒,黄流在中。”,这里的玉瓒、黄流(钜鬯)非普通之物,乃殷王帝乙九命所锡。什么意思?九命是王所锡的最高等级,为上公。王季被封为西伯。可以征伐其他不德的诸侯。所以说“岂弟君子,福禄修降。”君子以德之故,所以降下福禄。而天子所赐之玉瓒,即是福禄。此章言王季有功受赐。

第三章,前两句被《礼记·中庸》所引用。这是讲君子之德能如老鹰、如鱼,升天入地,无所不察,洞悉万里。

《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

《春秋左传》,引用了后两句。

晋栾书侵蔡,遂侵楚,获申骊。楚师之还也,晋侵沈,获沈子揖初,从知、范、韩也。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诗》曰:‘恺悌君子,遐不作人。’求善也夫!作人,斯有功绩矣。”

君子能察于上下,故能作人(起用人才)。左传里这一段,讲成公八年(公元前年),晋栾书侵袭蔡国,于是又侵袭楚国,擒获了申骊。楚军回国时,晋国侵袭沈国,擒获沈国国君揖初,这是听从了荀首、士燮、韩厥的意见的结果。君子说:“从善如流,这是多么适当啊!《诗》说:‘平易近人的好君子,何不起用人才?’说的就是求取善人啊!起用人才,这就有功绩了。”当然诗中是讲的周先祖能识别人才,并起用人才,赞颂了周先祖的贤明之德。

前三章言大王、王季既成民事,第四章,乃以神事。“清酒既载,骍牡既备。”这是祭祀祭祀先祖需要用到的两样物事:清酒和红色的公牛。周尚红色。古代,从黄帝开始,即尚五德之土德。大王、王季处于殷商之时,殷商为金德,火能克金,周为火德,所以选择的牲——公牛为红色。这清酒和骍牧,需提前三月准备。用来“以享以祀,以介景福。”就是把它们献之于宗庙,以祭祀先祖,以获得大福。

上章言祈福,第五章则言得福。以“瑟彼柞棫,民所燎矣。”起兴。柞树和棫树茂密,乃民所燎去其旁之草,除去其害的缘故。“恺悌君子,神所劳矣。”神所劳就如同前面的民所燎矣。神劳去其害,无害则得福享福矣。《春秋左传》引用了第五章后两句,僖公十二年(公元前年)王以上卿之礼飨管仲,管仲辞。管仲受下卿之礼而还。

君子曰:“管氏之世祀也宜哉!让不忘其上。《诗》曰:‘恺悌君子,神所劳矣。’”

左传里面这一段是用这两句感慨管仲知礼使得管氏得以世代受福。

上章言蒙先祖之福,第六章则言修先祖之德。“莫莫葛藟,施于条枚。”以葛藟蔓延为喻,所以“恺悌君子,求福不回。”周之子孙,求福不违先祖之道。

《礼记·表记》中引用了第六章:

《诗》云:‘莫莫葛藟,施于条枚。凯弟君子,求福不回。’其舜、禹、文王、周公之谓与。有君民之大德,有事君之小心。

综上,六章言立德、立功、明察、祭祖、得福、修德。

这首诗,以一系列的比喻来起兴,这样,使我们很容易理解西周兴起的原因。

另外,诗中的有些词语有双关之意。比如榛楛,除了是写它的茂盛,它还跟“真祜”谐音,也是祈求先祖真的护佑他的子孙之意。“柞棫”跟“祚域”谐音,寓意是国祚绵长。葛藟的藟跟累谐音,寓意子孙众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68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