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博,读懂徐悲鸿的大爱与大美华声在线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廖慧文
8月28日,“大爱·大美——徐悲鸿与周令钊、戴泽艺术成就展”在湖南省博物馆开展,共展出湖南省博物馆、北京鸿文书画院、北京徐悲鸿纪念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等相关单位以及公私藏家的相关艺术作品近幅。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0月30日。
展览分为“大爱·美术教育”、“大美·艺术成就”“时代召唤”三部分,梳理出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的历史脉络,勾勒出中华美育的发展进程。
正值周末,在如潮的观众中,徐悲鸿艺术委员会秘书长、北京鸿文书画院廖鸿华,策展人之一、北京鸿文书画院常务副院长李满龙带领记者观展,讲述徐悲鸿画作和手书背后的故事。
12件徐悲鸿手书是首次与世人见面
上世纪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这批手书在徐悲鸿的笔下诞生。其中,有家书、有好友信件,还有他的随笔、略记。从中,我们可以一窥徐悲鸿在美术之外的书法绝技,更让人们了解到他对人的关切、对美的追求、对新中国的热爱,触碰到他赤诚的灵魂。
廖鸿华介绍,此次展出的12件徐悲鸿手书是首展,十分珍贵,手书的内容涵盖面也很广。作为著名画家,徐悲鸿经常与人往来书信探讨绘画的技法。对于向他求教的人,他循循善诱,指出问题,多加鼓励。在一封信中,他写道:“(绘画)实物必须要有质感,如烟杆必须看出竹制或木制,手上骨节筋络,所以传神者,不可忽略。非如是,不足与言提高也。”
但他绝不是只埋首于画室方寸之间。国家危难之际,他挺身而出。
抗战爆发后,徐悲鸿到东南亚各国举办画展,卖画筹款,赈济国内战区难民。他在信札中写道:“我自去冬由印度返星,至顷四月底止,凡为吉隆坡、怡保、槟城三展。得星币四万余元,合国币三十余万,而前年星洲之万余元尚不计,尽用以赈济难民。我之旅费及画件运费,皆自备。心力交瘁,可以无愧于神明。”
新中国成立4年时,他已卧病在床2年,但仍不住关心着国家发展。他手书“四年来我对于新中国的体会”,洋洋洒洒近两千字,写政治、写经济、写文化、写卫生等方方面面的感受,拳拳爱国心跃然纸上。
(《四年来我对于新中国的体会》)
名作背后的故事
(《群奔》)
“人们都知道徐悲鸿擅画马,但人们不知道徐悲鸿为什么要画这样的马。”李满龙介绍,在抗战时期,徐悲鸿创作了一系列觉醒民族精神、鼓舞抗战士气的作品。他画的马,极少备鞍勒缰,而是奋蹄向前、恣意驰骋、昂扬奔放;他画的鸡,没有恬静淡泊的田园诗意,而是勇立高处、纵情高唱。
他以动物喻一种精神。在长沙会战时,我空军从长沙机场起飞,炸毁停在汉口的敌机,徐悲鸿兴奋无比,立刻画了一副《神鹰》寄豪情。画面上的老鹰双翼张开,鹰爪有力,鹰眼敏锐,正做出捕猎之态,尽显威武。
(《神鹰》)
民族精神是徐悲鸿永恒的主题。画展入口不远处,油画《愚公移山》备受瞩目。年11月,徐悲鸿应泰戈尔之邀从新加坡赴印度举办画展并宣传抗日,直到年12月才离开印度。这期间,抗战日益激烈,为打通与外界的联系,凿出一条生命线,几十万中国民众舍生忘死,挥动着简陋的工具在中缅边界的高山峡谷、原始森林中开凿公路。这幅民族在绝境中求生的悲壮画面萦绕在徐悲鸿脑中,他仿佛看到遥远的时空中的愚公与他的子孙们从远古洪荒中朝他奔来。据此,他创作了《愚公移山》。整个作品洋溢着乐观无畏的力量感,展示了“人定胜天”的英雄气概。
(《愚公移山》)
画这样的画,需要先进行人物写生。在《愚公移山》旁边,还展出了他为创作这幅油画而进行的人物写生手稿,足见徐悲鸿为创作下的功夫。当时,徐悲鸿在印度,所以画面中除了愚公等几个人物为中国人,其他“叩石垦壤”的人物都以印度劳动者为原型。
除了借用神话故事来展现民族气概,徐悲鸿还借用现实生活来展现。展厅中间,有一幅高3米,宽62厘米的中国画《巴人汲水图》。抗战时期,南京国民政府迁至重庆,徐悲鸿也随中央大学入蜀。日日见嘉陵江边汲水的百姓,他们沉重的水桶、吃力的步伐让徐悲鸿感受到生活的艰辛。“画面中有7个人物,动作表情各不相同。看,肩、臂、腿的紧张肌肉刻画多妙。”廖鸿华说:“他开辟了中国人物画描写现实生活的新时代。”
(《巴人汲水图》图源:百度百科)
新湖南对话
为何要以徐悲鸿、周令钊、戴泽这三位大师为展览对象,他们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李满龙:机缘巧合,我早就接触到了与新中国美术奠基人徐悲鸿和周令钊、戴泽先生相关的许多事和许多人,知道他们的艺术人生都与新中国息息相关。
艺术大师徐悲鸿的家国情怀启迪后人,百岁老人周令钊是新中国“国家形象设计师”,九十八岁高龄的戴泽先生从旧中国到新中国一路走来一路画,紧握画笔画出了新中国历史变迁和发展轨迹。展示他们的精品力作和艺术成就,就能展现新中国美术史,也能展现新中国发展变迁。
在展览中,您说这三位大师都与湖南有缘,可以展开来讲讲吗?
李满龙:徐悲鸿先生为湖南长沙会战创作的《奔马》享誉全世界,徐悲鸿夫人廖静文是湖南浏阳人,徐悲鸿廖静文伉俪为中国特别是为湖南文化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周令钊先生是湖南平江人,他不仅是“国家形象设计师”,更是热爱家乡的优秀艺术家,以韶山、岳阳和张家界等湖南美丽山水和历史人文事件为题材创作了许多优秀佳作;戴泽先生亦与湖南有着许多渊源,他是徐悲鸿的学生、助教和中央美院教授、徐悲鸿画室教务主任,追随徐悲鸿事业奋斗在美术教育战线近80年,创作了数以万计的国画、油画等佳作,特别是跟随共和国的脚步,创作了祖国发展、建设各个历史时期的作品,是共和国建设的亲历者和见证人。
徐悲鸿的作品中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厚重的人文主义精神,它来源于哪里?
李满龙:来源于大爱。在国家面临灾难面前,徐悲鸿的态度是爱国的、积极的,他不是躲起来去完成他自己的艺术,而是选择了积极地投入战斗,用他的画笔来表现愚公移山的精神,他的很多作品正面地表达了中国人在困难时候的精神诉求。历史检验一个艺术家不能离开他的时代背景。一个躲在象牙之塔里的艺术家,与积极投入了大时代,为大时代奔走、服务、呼号这样的人是不同的,在我心里更看重像徐悲鸿这样的人!关键的时刻他是一个战士!徐悲鸿先生在关键的时候把美院保存了下来,接受了当时毛主席和周恩来的委托,而且劝齐白石留下。这就是徐悲鸿!他选择了写实主义,他认为这样的艺术语言符合中国当时的需要。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1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