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读后有感
中国古典诗词大都是悲秋,“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笔下的秋是以片片枯萎的黄叶铺满的无边秋色;“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刘永笔下的秋是以千里烟波笼罩的凄凉秋色;“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笔下的秋是孤寂幽怨的寒秋。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志士,抱负高远之士,长时间酝酿着关于生活的艰辛,社会的忧患,人民的苦难,国家命运等方面的感触。如曹操之《短歌行》,抒发自己的雄心壮志;陈子昂簦上幽州台,万端感慨化成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名句。
《沁园春·长沙》是毛主席于年晚秋,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的途中,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时所作。其时,作者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写下了这首词。这首词一方面书写橘子洲头的所见所景,“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另一方面又借景抒情表达了青少年应该以天下为已任,蔑视反旧社会,敢于改造世界的雄心壮志。
毛主席笔下的秋,“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则是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借景抒情,并提出“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感叹。毛主席笔下的秋是色彩绚丽,是热情如火,代表着对光明的未来的期待。在深秋,这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流淌。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鹰在广阔的天空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万物都在秋光中自由自在的生活。面对着无边无际的长空,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来决定主宰呢?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心头。我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沁园春·长沙》主要是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旧社会,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自始至终表现的是一种拯救天下,舍我其谁的霸气,通篇都是满满的王者之气,青少年也要活出这个年龄应有的风采。
全词在片语之间,融情入理,情景交融。上阕主要写景,四周枫林如火,给予又寄寓着词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词人“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词人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词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这七句,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下阕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乐章。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以峥嵘形容岁月,新颖、形象,自然地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将无形的不平凡岁月,化为一座座有形的峥嵘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一个“恰”字,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可以说,这首词的崇高美,是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的。“粪土当年万户侯”,这一句令人玩味。历代青少年诗人,大多以“万户侯”为目标。爱国诗人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南宋杰出词人刘克庄醉后仍感叹“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诗人毛主席反其意而用之,表示与旧社会的彻底决裂。
毛主席笔下的《沁园春·长沙》,不仅体现了毛主席的伟人才智,更有指点江山,气壮山河的豪迈。
#沁园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5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