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龙泉山数了一天老鹰,把脸都晒脱皮了
运气好时,城市里推窗望得见雪山,抬头,能发现房子顶上出现一只个头、翅膀大一些,喜欢盘旋的动物。十有八九,发现的人会喊,“那儿是不是有个老鹰”。
稍微懂点,或者视力5.2的,会在雕(diāo)、隼(sǔn)、(kuáng)、鹫(jiù)、鸢(yuān)等猛禽中猜测一圈,直到它从视野消失。
手机都能拍到,两只猛禽在龙泉山上飞
猛禽飞过彭州。图片:闪电
不是所有的猛禽都叫老鹰,老鹰只是民间习惯的称呼。
当我说我要去龙泉山观猛禽,周围的人大多都表情平淡。换一个说法,补充一句,“就是去数老鹰”,大家瞬间懂起,“我也看到过”。
就在今年的3月27日和4月2日,龙泉山一处观测猛禽的绝佳点位,先后有过一天观测猛禽数超过只和只的记录。
4月2日的观测记录表。图片:面大师
白肩雕。图片:面大师
即将逼近每日千只。
一天竟可能有这么多?我必须跟着上山数数看。燕子也爱学猛禽打圈圈,万一数错了可咋办。
龙泉山上捕捉到的凤头蜂鹰群。图片:闪电
要认真数猛禽,距离市区近,视野好,交通便利的一个观测点,在龙泉山距离长松寺遗址不远的山顶顶上。海拔过千米,“四个方向都能便利地看见猛禽”。
是的,在体验了→坐公交穿越龙泉山后,我又去了龙泉山。宝藏的龙泉山上,有人在骑车,有人在网红店打卡,还有人在数猛禽。
黑鸢。图片:面大师
前一天和成都观鸟会的秘书长、江湖人称“面大师”的杨小农约好,次日上午九点,我将和他一同上山前往观测点。
因大范围内持续阴雨降温而滞留途中,猛禽很有可能随本轮天气的好转,而密集起飞、放行,在北迁赶路的途中经过龙泉山脉。
龙泉山上,普通正在吃饭。图片:闪电
“丹景台方向,飞过来一只”。“铁塔中间,飞过来一只”。人为的建筑是定位猛禽的坐标,突然,面大师变得兴奋,嗓门提高,“顶顶上,恐怕是个雕”。
来一趟,祈求能够遇见一只体型更大,更少见的雕,这是大多数观测者的愿望。可惜,迫于距离和云层,无法判断,只能标注为“未识别”。
不能辨认出种类的猛禽,均归为“未识别”一栏。
一张观测记录表上,将会记录下当天不同时段的气温、风向和猛禽的种类和数量。数到一只,确认一只,面大师或同行的志愿者,便在对应的格子里为“正”字加一笔。
望远镜必备,最好再架设一个单筒。长焦的相机,也得带上一只,随时待机,抓拍记录猛禽的模样,以便更精准地分辨和确认种类。
如果只有肉眼,将相当惨。
明明听见有人喊了一声,“气象站左边,飞过来一只”。所有人举起设备望过去,我也跟到看过去,眼睛瞪大得像铜铃。
结果,他们都说是可能是“苍鹰”,而我却连苍蝇都没看到。盯久了,甚至觉得自己得了飞蚊症。
苍鹰。图片:面大师
龙泉山上的红隼。图片:闪电
终于,猛禽飞得更近一些,根据翅膀和盘旋的姿态判断,果然有一个。有望远镜和观测猛禽经验的人才能够更进一步判断,“是个燕隼”。
过了一会儿,新发现的,“那应该是个凤头鹰,你看它在往下压,翅膀一直在快速地抖动。”……“脑壳黑的,翅膀尖尖黑的,肚子全白,明显是个鹊鹞。”
白头鹞。图片:面大师
龙泉山上,超级萌的雀鹰。拍摄:闪电
肩颈不好,你要来观猛禽,因为随时需要保持抬头仰望天空,并根据猛禽来的方向进行转动和角度的调整,有助于肩颈活动。
唯一的缺点是,有点伤眼睛,寻找猛禽的过程,“眼睛都要盯出白内障”。阳光晃眼,频繁地眯眼或虚眼,鱼尾纹不可能不多。
上山要拜,祈求好运。最好再吃点有助于耳聪目明的药,心理暗示,有助于发现目标。
一日内,少则1人,通常会有数10人的志愿者在猛禽观测点位上。觉得天气不错,猜测看见数量多的猛禽的概率比较大,有人会临时决定赶来。
等猛禽飞过的无聊中,大家会一起闲聊,玩笑,交流如何根据形态、羽毛色彩和趾头等关键信息,迅速判断猛禽的种类,现场学习一些猛禽观测的知识,寻找林鸟,以此打发时间。
可一旦听到任何一个人喊话,“上货了”。所有人便迅速停止其他事情,朝向目标,进行锁定和判断。
有猛禽经过的时候,称之为“上货”。如果有稀缺种类的猛禽被观测到,称之为“上大货”。
总是第一个发现远方有猛禽现身的人,被誉为“雷达”。
吃午饭时,面大师也不忘望向天空,惊觉一只鹗从低空飞过,人们欣喜若狂。这是我们在今天的观测中,第一只出现的鹗,观测到的数量相对较少。
下午,等了许久后,头顶正上方,突然同时出现6只猛禽,观测者再次振奋,算得上当天最罕见的一幕。
至于今天剩下的时间,还有没有这样的大场面,很难说。
手机都能拍到,六只猛禽在打圈圈
上午的观测,已记录到30多只猛禽,大大超过前一日17只的总数。下午6点即将到来时,随着一只鹞的飞过,今日的观测数据能不能突破只,令人揪心。
鹞,又被称作“下班鹞”,它的飞过,暗示今天可以下班收工,不会有别的猛禽飞过,总数将限定在此。
但这也只是个玄学,就在我们准备撤离,刚下一个坡,突然又有3只猛禽先后出现,其中两只悬停在头顶,进入觅食或寻找落脚处的状态。
这像是一种挑衅,让人陷入纠结,会不会还有别的猛禽,要不再等等看,今天一只雕都没有看到。
手机都能拍到,一只猛禽在我们准备离开时出现
高峰时期,猛禽像战斗机一样随时成群飞过龙泉山脉,统计者手都写痛,现场的所有人,处于亢奋之中,无暇他顾。
经历过一天内观测到7、只猛禽,希望每天观测的数量超过三位数,已经默默成为新的期待。
每日数量不一,旱的旱死,涝的涝死。观猛禽就是这样,好似垂钓,你得始终守着据点,耐得住性子,愿它飞过。
观猛禽又不是垂钓,钓鱼的收获和技术有密切关系,每天会检测到多少猛禽的数量,更像是一场靠天吃饭的事情。
最大的影响因素可能是天气,不仅和猛禽途径的龙泉山天气有关,也和春夏季节猛禽来的乐山、宜宾等地的天气有关。
天气晴好,借助热气流更好地滑行,猛禽神秘的智慧,帮助它们完成范围更远的迁徙。
普通。图片:面大师
在成都,每年有两次观测猛禽迁徙的季节。一次是3到5月之间,猛禽从南到北迁徙。另一次在秋季,迁徙方向于此相反,由北向南。
有较为规律性的认识,在鸟类为何迁移的未解奥秘下,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更多的思考和琢磨。
就像山顶视野宽广,总是突然从云层中冒出的猛禽,令人对不能及时发现它们的踪迹而气愤,“你根本都不知道从哪里钻出来”,犹如天降神兵。
凤头蜂鹰。图片:面大师
这是猛禽观测的魅力之一。
年的一天,在从事鸟类观察10余年的面大师和朋友想去龙泉山看迁徙鸟类,无意中大家发现可以看猛禽,之后,便有了“迁徙季,成都到底会有多少猛禽飞过”的好奇。
自此,他和成都乡野走廊,以及成都观鸟会的同道者边探索边进行猛禽的观测,在规划面积达平方公里的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的众多山头中,寻得此处观猛禽迁徙的宝地。
如今,活跃在成都的猛禽观测志愿者已经有近百人,也吸引包括儿童在内更多群体,加入到猛禽观测活动中。大家正努力形成一些有价值的数据统计和观察记录。
年春季的猛禽迁徙观测已进入下半阶段。根据志愿者们在
乱炖一颗米上公开的数据,截至4月10日,今年在龙泉山上观测到的猛禽数量已经超过只。春秋两季,今年在龙泉山上的猛禽观测数据,极有可能超过去年的1万2千多只。年复一年,他们的小目标是,在龙泉山的固定监测点,记录0000只猛禽。
当有一天,人们抬头,在成都的天空中又发现一只猛禽,龙泉山最高处、耳聪目明的猛禽观测者们,可能也早已将它记录在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5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