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围棋自然和谐的黑白世界
漫话围棋——自然和谐的黑白世界
“自然”这两个字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一个名词。我们先来简要地说一说什么是自然?然后再来谈一谈围棋与自然又有着怎样的关系?翻开《现代汉语词典》,你会发现,“自然”这个词有好几种解释。它既指包括无机界、有机界和全社会在内的整个物质世界,又指事物按照自身的规律,而不是经过人为干预的自由发展;另外,它还表示不造作、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理所当然等多种意思。大家知道,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中,有着无穷无尽的自然产物。就拿围棋来说,它既是古人的发明,但也是自然的产物。既是自然的产物,那它就会与自然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而且自然界的某些特征也会存在或表现在其中。
● 源于自然的文明
说到围棋与自然的关系,应该说围棋是源于自然的文明。汉代的史学家班固在《弈旨》中写道,“局必方正,象地则也。道必正直,神明德也。棋有白黑,阴阳分也。骈罗列布,效天文也。四象既陈,行之在人,盖王政也。成败臧否,为仁由已,危之正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方方正正的棋局象征着人们赖以生存的大地,笔直而纵横交错的棋道象征着神明的道德,黑白两色的棋子象征着世间的阴阳,而棋子在棋局上呈现出来的各种图形,就像那满天的繁星一样。既然棋局、棋道和棋子等各种条件都具备了,四颗座子已经在棋盘上摆好了,那么这盘棋怎样下,关键可就在于人了。而这下棋的人,可以说就像安邦治国的帝王一样。至于棋下的是好是坏,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那就完全看对局者的棋艺水平了。这样的说法,是古人把棋盘和棋子的形象含义与当时的哲学、道德等概念联系起来,用阴阳、天文、地则、王政等当时所能够理解的自然现象和社会变化的哲学思想,对围棋进行的一个较为全面的阐述和概括。古人认为,围棋既是模拟于天地自然,同时也演绎着人间世道。围棋中,不仅蕴涵着人们意识之外的自然规律,而且也含有极其丰富的人生哲理。
从古至今,许多的学者都认为,围棋的起源和发展是与众所周知的《周易》有着紧密关联的。如果从《周易本义》所记载的《河图》与《洛书》图案的黑白圆点排列布局来看,围棋应该是与之有渊源的。
河图
洛书
上面两幅图就是摆在围棋盘上的河图和洛书。这两个图所包涵的内容十分丰富。河图上,在排列成数阵的黑点和白点中,蕴藏着无穷的奥秘。而洛书上,纵、横、斜三条线上的三个数字,相加之和恰好都等于15,其中的寓意也是十分的奇妙。面对河图和洛书这两幅排列巧夺天工,内涵非常神秘的远古图案,尽管很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已经给出了很多有道理的解释,但迄今为止,依然还有一些未解之迷仍在进一步地研究和探讨之中。据传说记载,被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伏羲正是通过对这两个图形的研究,创立了被后人称作是无字天书的八卦图,用来解释天地万物的演化规律和人伦秩序,以至于后来才有了被誉为“万有基因库”的《周易》。
八卦太极图
河图和洛书都是用黑点和白点来表示的,而围棋也恰好用的是黑白两色的棋子。《周易》也称之为“易”,而围棋原本也称之为“弈”。这两个字也恰好是同音。如果按照今天的说法,可以把周易的丰富内涵概括为自然科学和人伦道德的一种完美结合。易经的基本思想认为宇宙是由阴、阳两种相互对立的属性所组成的。而在围棋中,黑子和白子恰好也是相互对立的属性。周易中有太极,围棋中有天元。周易中有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等八卦,而围棋中有八颗“星”来象征东、西、南、北、东北、西北、西南、东南等八个方位。它们之间这些几乎是如出一辙的现象应该说并不完全是巧合。有相当多的专家和学者认为围棋的发明和发展至少是与古代占卜凶吉、天文观象以及年历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有人认为围棋一开始就是古人作为一种观测天文、占卜阴阳的道具而发明的。棋盘就是天,代表星空,棋盘上的交叉点就是一个个星位,而棋子就是星辰。清代施定庵的《弈理指归》中,就讲到围棋纳天地自然万物之理,道法自然,理所归也。如果细细地品味,棋理与易理还确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如此看来,说围棋是古人“仰则观象于天,俯则察法于地”的智慧结晶,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人们把围棋比作宇宙,它无穷无尽,深邃无垠,与时光同在,与星辰同辉。围棋的棋盘由纵横各十九条线垂直、均匀相交而成,构成一幅对称、简洁而又完美的几何图形。如果你久久凝视棋盘,会悠悠产生一种天地浑然一体,茫然无际的感觉,如仰视浩瀚苍穹,如俯瞰辽阔大地。围棋盘的最大特点,是它的整体性、对称性、均匀性。它全然一个整体,上下左右完全对称,四面八方绝对均匀。它既无双方阵地之分,也无东西南北之别。棋盘可以横摆、竖摆,下棋者可以从任何一边落子,围棋盘的这些特点十分契合宇宙空间的本性。现代宇宙学证实,在无限的宇宙空间,物质的分布并非杂乱无章,而是呈高度的对称与均衡,而宇宙正在以均匀和对称的方式不断膨胀。最初的围棋盘少于十九路,从理论上讲,围棋盘边界可以不断延伸,只要人类的智力可以承受,扩展到纵横二十五路或以上,都是可行的,围棋盘在有限中蕴藏着无限的潜力,正象征着宇宙的不断膨胀。
围棋盘象征着宇宙时空,围棋子概括世界万物,围棋子在棋盘上的运行则隐喻着宇宙生存、发展、变化、运动的总规律。
围棋子形状为圆,是封闭之形,象征着宇宙物质的基本形态。宇宙中大至星体,小至基本粒子,皆为圆形或近似圆形,就连神秘莫测的飞碟,其状亦如围棋子。围棋犹如一颗颗基本粒子,不断碰撞,演化出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
围棋的圆形棋子和方形棋盘还象征着“天圆地方”,棋盘上的个交叉点象征华厦农历天,棋盘分为4部分,代表四季,每一部分的90个交叉点又代表每一个季度3个月的90天。
围棋的规则象征着宇宙繁生于简的发展规律。围棋的规则极为简单,而且是最大限度的简单,是像宇宙那样,通过简单的规则,经由时间与空间产生一切。
在不了解围棋的人眼中,黑白两色棋子不过表示阴阳。围棋的棋盘、格子死板,缺乏生机和变化。然而,在棋手眼中,当棋子落在盘上它突然神奇地活了起来,从少到多,自简到繁,招招式式都藏玄机于平静中,双方进行的是激烈无声的较量。更吸引人的是围棋中阴阳谋略的结合,这恰是典型的中国文化之所在。
古人认为,在整个宇宙中,“一阳”是产生生命的根源。从“一阳”分成阴和阳,然后才形成了万物。因为古人特别看重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之外的对比最为鲜明的黑白两色,并且“以黑表阴,以白代阳”。按照古人的观点,“阴阳者,天地之大理也”。月为阴,日为阳;女为阴,男为阳;寒为阴,暑为阳。如此等等,就构成了万事万物的对立统一,并由此生生息息,循环往复而不止。正因为如此,围棋的棋子就取象阴阳,其颜色也就自然地分为黑白两色了。这两色既表示了黑夜与白天并存的现象,也象征着世间的阴和阳。同时也包含了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的太极思想。
在古人看来,大自然中是“天圆地方,天动地静”,围棋就恰好能够与之相对应。围棋的棋盘由纵横各十九条直线相互垂直、均匀相交而成,构成了一幅均匀、对称、完美的几何图形,就像地球的经纬线一样,既简洁又朴素。棋盘的形状为正方形,象征着大地是方的,是静止的;棋子的形状为正圆形,象征着苍天是圆的,是运动的;棋子下在棋盘上,就象征着天圆地方。而下棋时,规定落子之后不能反悔,是表示时间一去不能再复返的含义。由此可见,在看起来很简单的棋盘和棋子中既隐含着许多的奥妙,又蕴藏着不少的玄机。而这“盘似天地,子法阴阳”的喻意,也是展现了古人的宇宙观和自然观。
古人对于事物的认识总是讲究“元气”之说,认为“气”是与自然和生命息息相关的,非常重要。“万物之生,皆禀元气”,“有气则生,无气则死”。在日常生活中,“气”的概念运用得十分广泛,关于“气”的名词也有很多,诸如气象、气派、气质、气节、气息、气魄等等。而围棋的游戏规则也恰好同样与“气”有关。棋盘上的棋子也同样是有“气”则活,无“气”则死,非常符合自然的法则。
如果说,世间万物,皆有生命,那围棋当然也是有生命的。古代有“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之说。我们知道,太极图是一种图式最简单、内涵最丰富、造型最完美的图案,它不但揭示着宇宙、生命、物质的起源,还包含了天地万物的共通规律。太极图中分成了流线型的黑白两仪,黑色的阴与白色的阳以“S”形曲线相隔,表明了阴阳运动呈现为无穷的螺旋式,黑中的白点表示阴中有阳,白中的黑点则表示阳中有阴。围棋中的太极就是棋盘中称为“天元”的中心点。“元”就是第一的意思,用《易经》的话来说,就是从无生有的最原始的一点。
围棋是以天元一点代表太极,寓意万物自一而始,以黑白两色的棋子代表两仪,以表示阴阳。而由两仪所生的“四象”则是以四颗“座子”的形式,在棋盘的四个角表现出来的。《棋经》中有围棋“三百六十一道,仿周天之度数。”的记载。这就是说,棋盘上共有三百六十一个交叉点,除去天元一点,正好符合农历一年的天数。接下来,再以天元为基点,可以把棋盘分为四个部分。那么,这四个部分就分别寓意自然界的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而这其中每一部分的九十个交叉点又恰好是一个季度的天数。棋盘的周边共计有七十二个交叉点,则是寓意着一年的七十二侯。古代用“候”代指时令,一候为五天,三候为一气,一年二十四节气,为七十二候。
围棋棋盘上分布有九颗“星”,而这九颗星,又正好暗合洛书的九宫之数。如果以每颗“星”为中心,就可以把棋盘划分为九个区域,这又正好与古人按星相图把中国分为九州相对应,示喻为中华九洲。经过如此这般地一划分,也就恰好把围棋与天地乾坤象征化了。当代的围棋泰斗吴清源先生也认为,围棋源于自然,棋盘象征着宇宙,围棋应该称作“六合之棋”。所谓的“六合”,在古文里就是宇宙的意思,表示东西南北的四个方向和上下的天与地。宇宙在时间上是无始无终的,在空间上是无边无际的。老子曾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围棋对弈正是隐喻着宇宙“有生于无”和繁生于简的自然规律。
大家知道,象棋的对局是从“有”开始的,双方尚未开战,棋盘的楚河汉界两边就早已经是兵马排列整齐,只等将帅的一声号令了。而围棋却是从“无”开始,对局的双方是在空无一子的棋盘上开始一个个地落子。围棋的规则也比象棋简单,也可以说是最大限度地简单。黑白两色的棋子既无等级的划分,也没有特殊功能的规定,自由落放,平等竞争。随着棋盘上棋子数量的增加和双方经营空间的扩大,量变就引起了质变,棋局也就逐渐由简单变至复杂。
如果说围棋棋盘象征着宇宙时空,那么围棋棋子就概括了世间万物,而围棋棋子在棋盘上的行棋对弈也就隐喻着宇宙生存、发展、变化、运动的自然规律了。如果说围棋的胜负之争最终是棋盘的控制与争夺,这种胜负规则也同样象征着宇宙中生存空间的争夺。说到这里,我们对于古人所写“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地为瑟琶路为弦,哪个能弹?”的佳联妙对也就不难理解了。
○ 崇尚自然的内涵
围棋既然是源于自然的产物,那就自然会有归于自然、崇尚自然的魅力,也具有自然的天成之美与和谐之美的内涵。“围棋击剑,反自眩刑,亦皆自然也。”这是西汉后期著名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杨雄对围棋之道的评价。元代大儒虞集也曾十分形象地描述了围棋与自然的关系,说围棋“有天地方圆之象,有阴阳动静之理,有星辰分布之序,有风云变化之机,有春生秋杀之权,有山河表里之势。世道之升降,人事之盛衰,莫不寓是。惟达者能守之以仁、行之以义、施之以礼、明之以智。”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也说,“奇之极而造于平淡,巧之极而后诣于自然。非真平淡自然也。”这些名家都是从哲学和自然的角度,精辟地阐述了围棋法从自然的道理。对于围棋的认识,在当时能够达到如此之高的境界,在今天看来确是实属不易。
我们说,围棋与大自然一样,它包容万物,海纳百川。有人比喻围棋的棋形与棋势像星空、像山川、像河流、像平原,似“鹰击长空”、似“鱼翔浅底”。由此看来,在这小小的围棋盘上似乎为人们展现了一幅形态万千的自然景象!我们知道,在围棋的各种着法中,有“飞”、“跳”、“虎”等形象术语,在围棋的棋形中,也有“双飞燕”、“猴子脸”、“金鸡独立”、“龟不出头”等十分形象的图形,见下图所示。
此外,在围棋的常见定式之中还有“大雪崩型”和“小雪崩型”,在围棋布局的种类中有“宇宙流”等等,这些都是与自然相关联的。会下棋的人都知道,在围棋对局中,行棋十分自由,棋子下在何处,要讲究顺其自然。可以说,围棋的规则就是一种自然的规则。除了所谓的“禁入点”和“打劫”是人为规定的以外,在棋盘的三百六十一个交叉点上,你可以任意落子,自然发挥,尽情地创意。
可以说,黑白双方的一攻一守和一招一式,都是自然法则在棋盘上的具体体现。如果我们纵观围棋对弈的场面,就会看到:棋盘上黑白共舞、泾渭分明,有天地日月之象,有乾坤开合之妙,时如龙争虎斗,时如二龙戏珠,忽然硝烟四起,忽然风平浪静。局势占优者步步领先,海阔天空,任意驰骋。盘面不利者临危不惧,弃子争先,力挽狂澜。对局双方在棋盘上通过一颗颗棋子来自然、潇洒地展示自我,完全是对自然规律的揭示和对自然法则的诠释。
作为一名喜欢下棋的人,怎样才能融合在自然中,从中寻求灵感,追求完美呢?日本著名棋手武官正树九段习惯以三连星开局,独创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行棋风格。他说,“从别人的角度看,也许认为我的棋是独具风格的,但就我自己来说,是没有一点标新立异的想法的,只是顺其自然地去下棋。世上都叫‘宇宙流’,它的本名该叫‘自然流’才对”。被围棋界誉为“围棋美学家”的日本著名棋手大竹英雄九段更是十分崇尚和注重棋形的自然美。在他多年对弈的棋谱中,你几乎找不出不自然的棋形来。日本著名棋手高川格名人始终坚信“流水不争先”、“平平淡淡才是真”,而我国著名棋手陈祖德九段面对棋盘更是“超越自我”、“在于自然”。佛家禅宗教人修为当持“平常心”。而吴清源先生授给弟子林海峰的下棋秘诀就是这“平常心”三个字。因为你有了一颗“平常心”才能下出自然、流畅的棋来。我国著名棋手聂卫平曾在日本名古屋同日本棋手岩田达明九段下了一局棋。这局棋他下得自然奔放,流利顺畅的步调,被日本朋友称为具有“大江直泻奔流”的气势,可谓一局“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的杰作,见下图。
可以说,围棋中有着崇尚自然的内涵。在围棋对局中,那种种纯朴、流畅的下法自然就会形成种种美的棋形和美的意识,同时也会给人以自然美、和谐美的享受和“巧夺天工”的意境。人们在认识大自然的同时也会认识到,在围棋这个黑白世界之中确实有着许多与大千世界相通的东西。围棋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就在于顺其自然,而这黑白世界的真谛也就存在于这自然之中。
●追求和谐的竞技
在中国古代,“天”在人们的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易经》的第一卦叫“乾卦”,“乾”就是天的意思。《易经》中提出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思想,就间接地说出了天与人的关系。古人十分崇尚“天人合一”的观念,认为“和谐”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无论道家还是儒家,历来都主张人在生产活动中要与大自然和谐共存,人与人之间也要和睦相处,认为只有天人同构、天人一体,才能达到人与社会的和谐,才能天下太平、安居乐业。这种“天人合一”的和谐思想,代表了中国古人的一种宇宙观,在中国数千年历史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老子有一句名言,叫做:“道可道,非常道”,这个“道”具有万物本原的意义。而围棋之道,强调的就是“天人合一、和谐共存”的哲学思想。如果说大自然是万物的和谐,那么围棋便是一种和谐的艺术。古人把围棋分为棋艺、棋理、棋道三个层次,并且认为,不懂棋理就不能谈棋艺,而不懂棋道就不能谈棋理。大家知道,围棋的棋子分为黑白两种颜色,远远不如赤、橙、黄、绿、青、蓝、紫那么绚丽多彩。然而,正是这朴素、普通,反差较大的黑白两色,象征着中国古老哲学中的“阴”和“阳”这一非常重要的概念。棋子之间没有任何形式上的差异,没有丝毫的尊卑高下之分,这也正符合道家“众生平等”的哲学思想。这两色超脱世俗观念的棋子交替落在棋盘上,就好像是演绎天地变化不止、万物生生不息的过程。无论是哪一方的棋子,有气则生,无气则亡,这就是所谓的“天”道,棋子一步步地落在四四方方的棋盘上面,即为所谓的“地”道,而黑白双方面对棋盘的“手谈”,可以称之为“人”道。
从表象上来看,围棋似乎是一种追求胜负的“竞技”游戏,但实际上,围棋的最高境界并不是激烈的冲突,而是美好的和谐。它的本质恰恰是追求“和谐”。为什么这样讲呢?首先,这种和谐的思想在围棋的游戏规则中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大家知道,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的游戏规则都是以吃子为目的,对局的双方始终都要为如何吃子而绞尽脑汁,直到最终把“将帅”杀死,把“帝王”斩首才算取得胜利,而围棋却不是这样。围棋不但不是斩尽杀绝,甚至还要与对方和平共处,因为赢十目是赢,赢半目也是赢,胜负往往就只差那么一点点,这就体现了一种和谐的思想。大家知道,任何一种事物,在它的发展过程中,都包含着许许多多的矛盾。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会产生。这些矛盾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总是处在不平衡、不均等的状态。正因为事物矛盾发展的这种不平衡性,才造成了对立面的相互转化,才有了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结果出现。事物的矛盾有两个基本属性,就是对立性和统一性。有阳就有阴,有上就有下,有白天就有黑夜……,这就是对立统一、和谐共存。同样,围棋中的对立性和统一性也是始终相互依存,贯穿在对局的全部过程之中。这也就是说,围棋中的这些矛盾既有它对立的一面,又有它和谐共存的一面。人们把围棋称作黑白世界。围棋的一黑一白,正是代表了事物矛盾的正反两个方面。双方的对弈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追求平衡和不断打破平衡的过程。对局中,如果白方进攻,黑方就必然会防守;黑方如果取得了实地,白方就自然会用外势来抗衡。
宋代张拟在《棋经十三篇》中讲“局势已赢,专精求生。局势已弱,锐意侵绰。”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在围棋的布局阶段,双方都会抢先占据价值较大的角部。由于黑白双方的战略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这时就需要找到黑白相对平衡、双方都能接受的一种方案,从而也就产生了各种形式不同的、双方互不吃亏的所谓角部“定式”。
围棋的各种定式都是无数个对局者通过无数次实践的智慧结晶,它的本质就是为了棋局的平衡与和谐。围棋的中盘,是双方进行战斗最多的阶段。形势不利的一方往往会主动地挑起争斗,其目的就是力争取得双方形势上的再平衡,只不过是表现形式看起来更加激烈而已。我们说,在围棋的对局中,棋局的平衡关系总是在随着双方每走一手棋,在不断地互相转化着。因此,平衡始终是相对的,不平衡才是绝对的。双方每一招棋都是在追求平衡和打破平衡中落子的。如果没有把握好棋局中的平衡关系,行棋过强,往往会功败垂成,行棋过缓,又很容易错失良机。对局者要始终在“得”与“失”,“大”与“小”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既不能太激进,也不能太软弱,这也是棋诀“贪者多亡怯少功”所表达的意思。
实践证明,双方的棋局最终是要达到一种和谐的共生共存状态。围棋大师吴清源先生曾经说过,“围棋的目标不是局限于边、角,而是应该很好地保持全体的平衡,要站在一个很高的高度去看待”,“每一手棋必须是考虑全盘整体的平衡去下。”这就是围棋中的“和谐”之道。两位高手的对局,双方一招一式,局势扣人心弦,胜负却往往只差半目。双方把握全局平衡的能力如此之强,你能说这不是一盘和谐之局吗?
唐代国手王积薪的《围棋十诀》,被称之为围棋原则的典范。十诀中的第一诀便是“不得贪胜”。下棋是一定要争胜负的,但是过分求胜而近于贪,往往就会失败。既要求胜,又要不贪胜,这不但是棋理,也是人生的哲理。因为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最佳的“度”,不能太过,也不要不及。
围棋泰斗吴清源先生就将围棋的博弈之道总结为调和之道。他说,“围棋与其说是输赢胜负,不如说是调和。一子一子相互均衡,最终的棋局是作为调和的结果而建立的。”在吴清源先生看来,输棋的根源就是丧失了自然的调和。围棋中的胜与负,其实与一般意义上的胜负有所不同,它只是一种“自然现象”,只不过人们把这一自然现象冠以胜负之名罢了。吴老先生在其随笔集《莫愁》的“棋清谈”中曾说过,精进棋艺的方法“一是手段的研究,二是精神的修养”。这里所说的精神修养,就是对那种和谐均衡的思想境界的追求,并且以此来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
我们说,无论是人的和谐,还是物的和谐,都是一种自然之美。一个围棋爱好者,如果能够很好地领悟到围棋中的和谐思想,那下起棋来,心里自然就会有一种美的享受,而竞技的胜负感反而会变得次要了。
○ 棋如世事、感悟人生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放言五首之二》中写道:
世途倚伏都无定,尘网牵缠卒未休。
祸福回还车转毂,荣枯反覆手藏钩。
龟灵未免刳肠患,马失应无折足忧。
不信君看弈棋者,输赢须待局终头。
诗人在此以诗言理,以棋喻世,既阐述了老子所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祸福之间的倚伏关系,又指明了人生世途无定与棋局形势变化的类似可比之处,其朴素的辩证观点得到了世人的赞许。陈毅元帅就曾以“棋虽小道,品德最尊”来告诫青少年感悟下棋与做人的道理。
实际上,在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现象就如同下围棋一样,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很强的可比性。为什么这么说呢?在围棋对局中,一块棋要想存活,一般情况下至少要做两只眼,或者必须具备做两只眼的条件。而一个现实中的人,要想立足于社会,就必须具有应对竞争的能力或技能,具备一定的素质条件。下棋时,双方都要争先占据棋盘上的有利位置;同样,一个人在社会中也要找到适合自己生存和发展的位置。围棋强调个体是集体的一部分,重视的是大局观和整体利益。己方的棋子要尽量保持联络,靠子力的相互配合才能取得最终胜利。那么,为人处世也是如此,一个人的力量和智慧总是十分有限的,你只有善于团结他人,把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才能获得成功。
围棋的棋路复杂、变化无穷,胜负成败往往就在于一着棋。如果你越是过分地追求胜利,你就越是无法取得胜利。由此也会联想到人生祸福无常,官场浮沉莫测,切不可与世沉浮。你一味想要索取的东西,却往往会失去。下棋要讲究遵循棋理,顺其自然,如果下出违背棋理的无理手,也就违背了围棋的规律,就会受到对手的惩罚。做人也是如此,人在社会中的生存和发展也同样要德才兼备,遵纪守法,顺其自然。
自由是人们永恒的渴望和梦想,但在现实生活中,总会由于各种原因使个人的自由受到来自各方面的种种限制。然而,围棋却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自由自在、充满自然气息的广阔天地。对弈者可以在棋盘上完全没有约束地表现自己,以此可以解脱由于种种原因所造成的思想压抑和精神负担。实践证明,下围棋,要想达到很高的棋艺水平确实是很难的,但是你要了解围棋、懂得棋中的道理却是不难的。
可以说,棋道与天道有着相通之处。围棋之理,宰阔天地之理、人文之道、世事之变、玄机之隐。有人比喻,在咫尺纹枰之上,有历史、有社会、有哲学、有人生,对弈双方不仅是在下棋,更是在参天地、步世界、悟人生。你通悟了棋理,就可以通悟“天地人和”的自然妙理了。在棋坛上,有围棋“五得”的说法,即“得好友,得人和,得教训,得心悟,得天寿”。而其中的得好友、得人和,正是强调了人与人的交往、人与人的和谐。
我们说,围棋与自然的关系是永恒的。围棋不仅是人与自然的艺术佳作,也是人生的亲密伴侣,更是“和谐世界”的典范。诸葛亮在他的《围棋歌》中就有“苍天如圆盖,陆地如棋局。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的佳句。千百年来,古老的围棋已经被喜爱它的世人按照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赋予了种种内涵,围棋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的文化世界和精神领域的方方面面,有着文、史、哲、艺等丰富的人文内容。
从古至今,“琴棋书画”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早已深入人心,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没有这四大艺术的影子。而围棋这门艺术的独特之处就在于楸枰之上不仅带给人们以高雅、智慧和愉悦,其中还蕴涵了人生理想、道德观念和处世态度。人们体会最深的是,在棋友之间没有任何功利可言,纹枰对坐、相互切磋,风度高雅、陶冶情操。既是棋艺的交流,也是性情的交融,幸运和惋惜同在,经验与教训共存。在对弈中,不但可以加深对围棋的理解,更可以修身养性,增加情趣,感悟到许许多多人生的哲理。棋盘内外,天人合一的那种境界会让人产生一种得天独厚的联想。
从某种意义上讲,围棋之中有着从政之道、经商之道和做人之道,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众所周知的“棋如世事、棋如人生、人生如棋”的至理名言。我们之所以说人生就如同一局棋,是因为人生中的事业、学习、生活、情感都和下棋一样,每迈出一步,就如同对局时的落子一样,面临着多种选择。我们说,一局棋的胜负不在于对手是谁,而完全在于自己是否犯了错误。人生也是如此,成功与否也完全在于自己。俗话说,人品如棋品。那么,究竟应该如何把握好自己,下好自己人生的一局棋?怎样在自然中追求和谐,寻求完美,培养和磨练谦虚谨慎的美德,文明高雅的风度和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品质,以达到至真至善至美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呢?如果你在喜欢围棋的同时,又在不断地了解围棋、熟知围棋,那么就一定能够顺其自然地在这浩瀚无垠的黑白世界中找到满意的答案。
作者:刘建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4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