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歌解密湘西苗族的迁徙路线
文/东银西博
明清南长城的大概范围在这湘西苗长城内外,居住着我国#苗族#同胞中的东部方言区域,那么他们的起源是从何而来呢,经历了什么历史,最早怎么到达了湘西呢?我们通过《湘西苗族迀徙古歌》,在传承者石寿贵、高英伦的解读之上,结合考古和分子人类学的新研究成果,来逐渐揭开这个谜底,请大家耐心看完,文章后附9首简短的《湘西苗族迁徙古歌》。
按照《湘西苗族迁徙古歌》的记载,苗族从始发居地开始,应分三大阶段9次有记录的迁徙,第一个阶段是从老家园出发前往者吾者西,第二个阶段是因几嘎几狞(食人魔)的捣乱破坏而被迫迁徙,从者吾者西往南迁徙到腊哈腊兄、占楚占菩、梅最梅见、便潮冬绒,第三个阶段是形成今日东部方言聚居区的迁徙过程,由此前的居住地迁徙到泸溪泸岘、窝绒打者和蚩尤大山周围,总计经历9次大迁徙。
苗族东部方言大体的迁徙情况一、老家园顺流而下的扩张迁徙
1.老家园出发-屈家岭文化东进北扩
古歌中说:“从前我们好地方,古代居住家园宽。种地是我们先做,冶炼是我们起先。先立刑法来维护,苗族智慧真不浅”。在老家园的时候,苗族已经开始冶炼金属、创立刑法。按照考古的线索,古人类顺着珠江水域北支逆流进入长江水域后,逐渐进入洞庭湖流域,按目前考古和分子人类学的新研究成果,苗族最早形成于在长江中下游平原,那时已经形成了较为发达的文明,年前形成了城头山古城,农耕文明已经形成基础,多年前形成良渚古城,已经进入文明时代的门槛。
从老家园出来,往河流下游走,经过穷首穷萨、吾岑吾补、堵拿堵冈、告堵泡牢、早牢、柔连柔滚、后吾后西。此中的穷首穷萨,推测为穷桑之地,有人认为是在曲阜,有人认为在湖北,大的范围即在江淮一带。随着人口增长和气候变暖,从长江下游不断的向北拓展,进入在江淮一带的穷桑等地居住。
高庙--屈家岭-石家河文化北扩路线二、参与中原政治期间的迁徙
2.者吾者西-逐鹿之战战败南迁
从老家园出来后,古歌中还提到:“苗族先人要搬迁,迁徙走出老家园。从那大河两岸来,下游有七十一滩。还有八十二个湾,都是一家人亲眷。”此次迁徙,苗族顺流而下进入江淮平原穷桑之地后和苗族亲戚“东夷人”建立了九黎部落联盟,歌中说下游的人也是一家的亲戚,上古时期江汉一带的下游,是为江淮地区,为大汶口文化和良渚文化,略相当于古代的东夷文化,应属于苗蛮亲戚,苗族古歌说整个部落是由九夷、九尤、九雄、九蛮、仡熊、仡夷、仡猫、仡勾、大芈等71个大部落、82个小部落组成的部落联盟。考古也发现了城头山文化后裔屈家岭和石家河文化的东进和北扩情况,与历史中九黎部落联盟的传说相符。
古歌还记录:后来进入北方地区。因发现此处先有人住了,这些人还弟不认兄、子不认父、女不认亲、男不认友,人际关系不好,因而才又离去。可见北方轩辕黄帝依然处于野蛮的游牧状态,人伦关系尚未建立,按照后来农耕民族看待游牧民族的人类关系,确实如此中所言。后来与外族发生争执后南归,此当为九黎苗族北逐炎帝,从黄河中游沿河打到下游,一直到逐鹿之野,后战败南撤。
九黎苗族北扩拓展,战败南撤3.腊哈腊兄—南迁大别山-桐柏山北侧
从北方败退南归,并没有迂回长江下游,而是直接朝着南方故土走,在华北平原南边被东西向的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横亘阻挡,不能前进,只是暂时居住的家园。先民们奋力凿崖开路,在神仙阿力和祖先梦境指引再去借得神铲打通悬崖,才又继续前进。此次迁徙,暂时居住在大别山以北的平原中的腊哈腊兄,今其地有平顶山、驻马店、信阳等地,此处原来也有一小部分古苗人别部定居于此,因此得到了当地同胞帮助凿开通道,并没有发生战争。
DNA分析图:苗瑶族群起源和迁徙路线假想图蓝色和红色分别表示苗族和瑶族(先民)的迁徙路线
4.占楚占菩-三苗复兴与华夏征战
古歌记载:占楚占菩住了一段较长时间,人口逐渐繁多,建了一次鼓会,结了一次鼓社。这是古苗人翻过大别山南撤后,回到古苗人原居住地湖南、湖北、安徽、江西等地,和长江下游的苗人亲戚重新恢复元气,随着人口众多,邦国林立,又形成了了类似九黎部的部落联盟,号为三苗,不过此时的三苗,已经进入邦国时代,诸多邦国会盟结“鼓社”,逐渐强大起来。
三苗的强大,使得北方华夏人感到了威胁,故苗族古歌中称“此时招引了食人魔,他们攻入占楚占菩,古苗人坐不住了,不得已又要迁走。随着苗族繁衍生息,日益壮大,又遭到华夏多次攻打,则四散开。
尧舜禹多次攻打三苗5.梅最梅见——三苗蛰伏南方山区大泽之中
此是三苗虽然战败,不过由于势力较大,经过了多次大规模的战争,一部分被迁入三危山,成为苗族西部方言一支的前身,另一部分逃入南海,成为苗族中部方言一部分的前身,但还有大部分蛰伏在江汉平原西侧的高山之中的梅最梅见(甚至西入巴蜀),以及长江中下游的云梦泽中,等待时机。
因此古歌中说:从占楚占菩出来,经过吾冬吾当、洞叫洞晚、吾果吾乖、吾捕吾岭、告尖崩得、告尖洞欧,梅最梅见。地方虽好,但地盘不宽,住滿人后,又只有往前再去了。这是三苗战败后,尧“放罐兜于崇山”的那一支,撤到江汉平原西南的山区中,是为东部方言的主干,其中有部分后世也成为中部方言、西部方言的部分。
荆楚苗蛮核心地区图6.冬绒便潮——荆楚崛起北进中原
三苗蛰伏在长江中下游的山区和大泽之中,商代虽然也曾经征伐过,但三苗人毕竟躲过了灭族之祸,到了商末,进入巴蜀之地的古苗人一支髳人和在湖北西南山区中一支大芈鬻熊,参加周方国攻打商王的战争,逐渐积累了力量,大芈鬻熊这一支逐渐强大起来,他们山区、大泽中出来,在湖北西部山区之中冬绒便潮,建立起楚国,随后,又一步步恢复祖先故土,并在云梦泽修建祖庙,祭祀祖先,并过上一段较好的生活。
苗族古歌记录说:古苗人从梅最梅见出来之后,经过强提强莎、礼州礼见、白抓格崩、白抓格绒、猛苟猛绒等地以后,来到了冬绒便潮。地方很好,伸手可以摘星摸月,举足可以踏云走雾,天堂一般的仙境,如诗如画的地方。后来也是由于椎牛合鼓。举足可踏云雾,如仙境一般之地,当是多泽多湖泊的云梦泽中。
在苗族中部方言的古歌中也记载:在云梦泽之地,那是一个沙子很细的大泽附近,也一样开始椎牛合鼓祭祀,并辗转到展该榔附近,笔者推测展该,或为秭归的谐音,楚国第一座古都所在,此后熊该王带领古苗人建了十六七座郢,人口实在太多了,不得不继续寻找新的居住地,因而顺着云梦泽的支流沅江逆流而上,这里面隐含了苗族中部方言的一支在楚国强大时期就开始西迁,《史记》中提到的楚武王“始开濮地而有之”,也能佐证楚国强大之时确实向西南扩张过。
然则,随着西方的秦国在商鞅变法中脱颖而出,楚国人的强大依然类似当年三苗的松散方国联盟的体系,楚人没有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而是不同氏族贵族群体互相掣肘,随着秦人和苗楚势力的此消彼长,楚国虽然有北进中原,恢复祖先荣光的志向,但最终还是被秦国灭掉了,从此楚人向南方四散,大部分学习他们祖先三苗一样,蛰伏到江汉平原的山区和大泽中。此段湘西苗族古歌也有记载,苗楚人祭祀祖先,而招引来几嘎几狞(食人魔)的捣乱破坏,又被迫搬迁离开。
秦灭楚之战,楚败后四散南退7.泸溪泸岘——逐步形成分散的南方诸蛮
楚国灭亡后,国内居民四散,还留在江淮、长江下游一带的楚人,后来揭竿而起灭了秦国,最终建立汉朝,从而华夏族和华夏化的部分楚人,融合形成一个新兴的民族——汉族。而部分苗族人进入云梦泽以西,洞庭湖西南的沅江中游地区的泸溪泸岘,即现今沅陵、泸溪的河谷平原地区,他们躲过秦末汉初的战火。古歌中说:传说苗族先民们是天不亮就从冬绒便潮搬迁出来的,他们骑着五百白脚的驴,花腿的马下山的。经过长途跋涉,到达泸溪。到了泸溪住了较长一段时间,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
这个期间,两汉其实对于武陵山、沅江流域的“南蛮”控制力极弱,根据东汉实际掌控的地区图来看,实际上汉朝的益州、荆州地区有着较多的空白地区,也就是未设立郡县的未征服区域,被当时朝廷称为五溪蛮、长沙蛮、梅山蛮等各种“南蛮”,随着汉王朝势力的深入,尤其是在东汉时期,五溪苗人逐步强大,汉朝出兵攻打,首领相单程率部抵抗,最后失败,后来五溪蛮帮助蜀国攻打吴国,又受到吴国的攻打。此时的历史,苗族古歌这样记录,又是由于椎牛合鼓(联盟)祭祀祖先,又招引来几嘎几狞(食人魔)的捣乱破坏,才又不得已往上游搬迁。此是两汉不断征伐的记忆。
深色部分为汉帝国实际直辖掌控地三、形成今日的聚居区的迁徙
8.窝绒打者——空间压缩形成生苗地
随着东晋后衣冠南渡,中原统治势力南移,加强了对荆州地区“南方诸蛮”的统治力度,古楚疆域南部的苗族逐步被压缩到沅江上游地区的武陵山、苗岭、南岭等地域内。而东部方言苗族的核心力量则逐步进入现在的湘西怀化地区。
苗族古歌记载:从泸溪上来,经过辰溪、河溪、潭溪、吉首、矮寨。传说在矮寨后面的山坡上也举行了一次椎牛祭祖,然后才分一路从大河理上大兴寨、大龙洞、上分到补抽、雅酉、凤凰边境等处。另一路理小河上到德夯、上流沙瀑布、上芷耳、龙孔、让烈、金龙、黄土坪等这些山区。这些已经和后世的地理名称比较接近了,就是现在的沅江侧各个支流上游地区。中部方言其中一支苗族的古歌中也同样的历程,只是他们进入更深处的沅江上游清水江地区。
宋代实际掌控地区,西南多块空白处9.占求占帕——蚩尤山周边形成生苗地
宋朝时期,征服了沅江东侧的梅山蛮、随着洞庭湖东侧、北侧、南侧的诸蛮逐渐被征服,中原的力量随着沅江水道为进军通道,逐步集中在洞庭湖西侧的五溪蛮中,五溪蛮逐步被分散压缩,苗族东部方言的核心地区被挤压到腊尔山台地及其周围,即蚩尤大山区中。迁徙歌唱到:到了蚩尤大山,有了大山悬崖阻隔,彻底摆脱了几嘎几狞的呑噉,人们安居乐业,发滿了九十九寨,住滿了九十九坪。
腊尔山台地及其周围的苗族聚居区,是为东部方言相对独立自主的“生苗地”,宋代以后至清朝以前,西南还有诸多独立自主的生苗地,包括苗岭中部的麻山地区、苗岭东部的雷公山月亮山地区、武陵山地区的腊尔山地区、南岭中的越城岭地区,都存在过所谓的生苗地。
十八世纪湘西苗疆大致区域腊尔山台地的生苗地,明清时期还建立了南方长城加以阻隔防卫,可见当时腊尔山苗地依然非常强盛,直到清朝康熙年间才被完全征服。这块区域也是当今东部方言地区语言文化保留的最为完整的地区。
以上便是湘西苗族主要的迁徙路线解密!
以下附9首简短的《湘西苗族迁徙古歌》(资料来源于“醉美花垣”)
01.迁徙歌第一首
古代的中国苗族,涿鹿之战后,便开始进入了漫长的历史大迁徙时期,由于苗族长期经历苦难迁徙,苗文未能通行于全族,遗存着尊重女性的母系社会特征,传统上以村寨为社会板块,散居偏远山区,封闭、保守、落后。年解放后,在国家各民族平等团结进步的政策下,苗族人民才从几千年以来饱受民族歧视和封建压迫的苦难历史中解放出来,翻身当家作主人,逐渐过上了安定美满幸福的生活。
02.迁徙歌第二首
在迁徙歌的第二首只用短短的六句歌词,24个字,就把苗族先民所创造的农耕文明、冶炼文明(上古头号技术男、冶炼鼻祖)、兵器文明、刑法文明、宗教文明(其威望当时远在黄帝之上)等表达得非常到位,完美无缺。
03.迁徙歌第三首
苗族古老话口碑传承,蚩尤九黎部落是由九夷、九尤、九雄、九蛮、仡熊、仡夷、仡猫、仡勾、大芈等71个大部落、82个小部落组成的部落联盟,也就是俗话中的“七十一兄、八十二弟”,住的地方平坦广阔,地肥水美,是一个美丽的家园。
04.迁徙歌第四首
《古老话》载:经过涿鹿之战后,苗族便开始了漫长的历史大迁徙时期。九黎部落的苗族先民,划着“铁船”从水路开始出发,(可能当时是用生硬树木扎成木排,由于粗糙笨重被称为“铁船”。)“铁船”太重,导致他们走得很慢,《古老话》如是说:“呜呼呜呼,九天没过一弯的河。欧候欧候,九日没越一滩沙坡”。可见当时的艰难险阻非同一般。
05.迁徙歌第五首
水路走完了,便开始走陆路。当时陆地上路少,到处古木参天,滿山遍野都是未经开发的原始森林,几乎无路可走。于是只好沿着河流两边的沙滩,溯流而上。遇上落水较高的一些悬崖绝壁瀑布,他们还要用树藤和一些布匹连接起来,把人一个一个地拉上去,譬如距花垣县不远的湘西德夯景区内的流沙瀑布,至今都还残留有一些便于攀援的岩孔。
06.迁徙歌第六首
据苗族《古老话》载:我们苗族是从河边沙坝上来的,是从烂岩烂滩上来的,是从白水黑水上来的,是从涽水黄水上来的,是从锚船系筏地方上来的,是从绹船系排的地方上来的,是从烧坛歪口的地方上来的,是从烧罐偏耳的地方上来的。不难看出,苗族是从黄河流域迁徙而来,因为古老话中提到的沙滩沙坝、黄水涽水、锚船系筏等等都是黄河流域、江淮水乡的环境景象。至于为什么称“上来”一词,我想还是理河而上之意,譬如从泸溪溯流而上到吉首、矮寨、排料、蚩尤大山区,这一路都是理河滩向上游走去的,故称之为“上来”。
湘西明清边墙07.迁徙歌第七首
《湘西苗族巴代古歌》载,我国东部方言区的苗族从老家园开始,是经过七次大迁徙才到达湘西的,如果把在矮寨山后的那次建会结社算在内,就成为八次大迁徙了。具体解释见后附录。
08.迁徙歌第八首
我们都知道,在花垣县双龙镇金龙村悬崖峡谷南面,有一座蚩尤仰躺着的大山,人们尊其为“蚩尤山”,下面有蚩尤大峡谷和育人井。传说蚩尤部落后裔从黄河流域南迁到此,苗族子民将抢回来的先祖蚩尤骨骸安葬在此,因其隆起成为一座腹部盔甲状巨大神山,其脚朝东北,头向西南,正好是从北方向西南迁徙方向。其神冠(铜冠)正好摆在吕洞山,因而吕洞山也就有了苗祖圣山、阿公山阿婆山的神圣名号。在古代没有现代的行政区域划分,花垣县双龙镇境内的芷耳、龙孔、让烈、金龙一带与保靖县的原夯沙镇吕洞山一带都是同一片山梁,统称蚩尤大山区,到今天才分出花垣、保靖、吉首三个行政县的。
09.迁徙歌第九首
到了蚩尤大山区之后,人们安居乐业,一派繁荣景象。于是人们又来椎牛祭祖,做成了一个九十九格的大桶装酒,人人都可用木瓢舀酒喝。做成了一条九九腿的长凳,人人都可去坐。苟木苟处(岩鹰)做刀手司肉,报窝(乌鸦)负责保安。甲架(喜鹊)负责报客……跳鼓过后,人们就分宗分族去周边各地立村立寨,安家建园,播撒四方。
(一)八次大迁徙的具体地名
1、者吾者西;
2、腊哈腊兄;
3、占楚占菩;
4、梅最梅见;
5、便潮冬绒;
6、泸溪泸岘;
7、窝绒打者;
8、占秋占帕(蚩尤大山)。
(二)八次大迁徙的具体经过
1.者吾者西。从老家园出来,往河流下游走,经过穷首穷萨、吾岑吾补、堵拿堵冈、告堵泡牢、早牢、柔连柔滚、后吾后西。因发现此处先有人住了,这些人还弟不认兄、子不认父、女不认亲、男不认友,人际关系不好,因而才又离去。
2.腊哈腊兄。因前有悬崖挡住,不能前进,只是暂时居住的家园。先民们奋力凿崖开路,在神仙阿力和祖先梦境指引再去借得神铲打通悬崖,才又继续前进。
3.占楚占菩。占楚占菩住了一段较长时间,发满了人,建了一次鼓会,结了一次鼓社,招引了食人魔,坐不住了,最后才又不得已迁走。
4.梅最梅见。从占楚占菩出来,经过吾冬吾当、洞叫洞晚、吾果吾乖、吾捕吾岭、告尖崩得、告尖洞欧,梅最梅见。地方虽好,但地盘不宽,住滿人后,又只有往前再去了。
5.冬绒便潮。从梅最梅见出来之后,经过强提强莎、礼州礼见、白抓格崩、白抓格绒、猛苟猛绒等地以后,来到了冬绒便潮。地方很好,伸手可以摘星摸月,举足可以踏云走雾,天堂一般的仙境,如诗如画的地方。后来也是由于椎牛合鼓,祭祀祖先而招引来几嘎几狞(食人魔)的捣乱破坏,才又不得已搬迁前去。
6.泸溪泸岘。传说苗族先民们是天不亮就从冬绒便潮搬迁出来的,他们骑着五百白脚的驴,花腿的马下山的。经过长途跋涉,到达泸溪。到了泸溪住了较长一段时间,最后也是由于椎牛合鼓,祭祀祖先而招引来几嘎几狞(食人魔)的捣乱破坏,才又不得已往上游搬迁。
7.窝绒打者。从泸溪上来,经过辰溪、河溪、潭溪、吉首、矮寨。传说在矮寨后面的山坡上也举行了一次椎牛祭祖,然后才分一路从大河理上大兴寨、大龙洞、上分到补抽、雅酉、凤凰边境等处。另一路理小河上到德夯、上流沙瀑布、上芷耳、龙孔、让烈、金龙、黄土坪等这些山区。
8.占求占帕(蚩尤山周边)。到了蚩尤大山区后,有了大山悬崖阻隔,彻底摆脱了几嘎几狞的呑噉,人们安居乐业,繁衍了九十九寨,住滿了九十九坪。
古歌整理者简介:
石寿贵(.3--),男,苗族,湘西人,祖传苗师“巴代雄”第32代掌坛师,客师“巴代扎”第11代掌坛师,吉首大学客座教授。
高英伦(.11--),男,汉族,湘西人,花垣县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系湖南省自然资源学会理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1231.html